红色金融续写精准脱贫新传奇
2016-11-21【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湖北红安长江村镇银行奋力争做老区人民“最贴心的银行”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9月19日,在湖北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内,这首传唱的民谣再次响起,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红旗漫卷、战火纷飞的年代。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有烈士……这个培育了223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的中国“第一将军县”,革命年代里,14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从1923年建立党组织到1949年解放,27年间,红旗不倒,书写了一部壮烈的革命传奇。
如今,在这片昔日的革命圣地上,湖北红安长江村镇银行全体员工坚守“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抓改革、谋发展,引导金融活水滋润老区红安大地,奋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谱写了一部脱贫致富的新传奇。
红安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老区建设试点县,全县贫困程度深、面积大、人口多,扶贫是当前的工作重心。
2014年8月,响应党中央、国务院、银监会支农政策和扶贫号召,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了湖北红安长江村镇银行。近两年来,该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民生”的市场定位,发挥自身“小、快、活”的优势,创新金融产品、打造服务团队,迅速成为红安地区金融支农主力军。截止2015年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2.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亿元,当年实现盈利570万元,不良贷款率为零。为红安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
“支农支小”,助推老区精准脱贫
到村头到心头,办法总比困难多。红安长江村镇银行本着办行宗旨,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倾力扶持辖区“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助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
突出自身特点,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针对红安地域经济特点,量身打造符合当地企业发展的特色信贷产品。先后推出了“米粒贷”、“农易贷”、“助农贷”、“小金灵”等系列产品,将以往的信用、担保、抵押等贷款方式有效搭配整合,满足农户、农村工商企业,在生产、经营、建设、项目融资等各环节的资金需求。具有抵押范围广、担保方式多、程序简单、办理快捷、服务优质等特色。同时针对“三农”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优化服务产品,全力满足“三农”经济的新需求。其主要做法是:
拓展基础性信贷产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及时在贷款对象、额度、期限上加以延伸和补充。
推出组合型信贷产品。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实行组合创新,强化配套服务。
开发捆绑式信贷产品。针对关联度和依存度高、处于同一产业链的客户,他们采取捆绑式营销方式,积极支持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核心示范户的发展,推动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解决融资难点,不断加大定向扶持力度。“三农”和小微企业是推动老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该行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力求做到接地气、贴民心、惠民生。
提高小微企业服务能力。该行专门成立了微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设立“五专”模式(专设部门、专业品种、专项考核、专项额度、专门流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打破等客上门的传统,不断优化服务方式,移植发起行的“扫街式”营销模式,组织客户经理主动走出去,对城区、乡镇的主次干道、商业区、街道社区、市场、集镇等进行挨家挨户的“地毯式”营销,送金融服务进市场、进园区、进社区、进商会、进企业。截止目前,累计向全县12个乡镇发放小微企业贷款486笔,金额6118万元,帮助100余名农民及263户个体工商户成功创业,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加强涉农信贷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辖内特色种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支持了红安百家宝奶牛养殖公司、湖北康恩贝食品科技公司、武汉大北农饲料公司和钟万山等一批传统水产养殖大户和当地支柱产业,带动周边10个村1000余户农民创收,真正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截止目前共发放涉农贷款8680万元,极大的满足了当地“三农”融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渠道。该行积极向县委、县政府申请信贷扶贫承办行,争取政府扶贫专项资金的开户及存放,对辖内的贫困户开展信贷支持,目前已对接4个村,调查摸底120余户,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笔,金额260万元,同时通过支持辖内专业合作社、种养植大户、家庭农场,共辐射带动周边6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该行还计划加大投放力度、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扶持。
抓住县域重点,不断支持惠民工程建设。在支农支小的基础上,他们还积极跟进红安县域经济热点,借力“政银企农”不定期协商对话机制,积极搭建多方对话平台,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工业园区等沟通联系,不断破解成立时间短、社会认知度低的瓶颈,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跟进政府主要民生领域建设。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当年累计投放贷款8960万元。大力支持红安旅游产业发展。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背景,支持红安县游客中心项目和董必武故居建设,涉及金额480万元。不计成本开办涉农补贴代发业务。该行积极联系地方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在柜面专设绿色通道,免费为当地老百姓办理各类涉农补贴代发,全年共承担了8户、12项、630笔、金额2238万元的代发业务,倾力为当地政府排忧、为老百姓解难。
规范管理,确保银行持续发力
该行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夯实基础、抓好内部管理,才能保持村镇银行持久健康发展。
精简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在贷款办理过程中,不断精简流程,缩短决策链条,处处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着想。在风险可控和操作合规的前提下,通过“三问”、“三看”实现调查与审查工作并行,达到10万元以下贷款一般1-3个工作日可放款,10万元以上贷款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放款,最长不超过7个工作日,最大限度地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其中“三问”:一是问人品,通过借款人所受教育水平、经济环境、周边环境、家庭状况、信用记录方面进行判断;二是问经营,通过调查借款人所处行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情况、资产实力、财务状况等多个维度来确定;三是问风险,根据借款人所处的行业周期,将客户分成婴儿期、成长期、稳定期,定期回访调查。“三看”:一是看税表,在调查时依据借款人提供的佐证资料,核实报表的真实性;二是看流水,在调查时查看银行进出流水明细,核实真实销售收入;三是看凭证,查看其进出货原始凭证,防范其财务报表造假。
加强财务管控。该行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加强资金计划管理。认真测算,做好资金的约存和调度工作,指导网点根据每月资金流动情况综合测算,及时准确安排分月资金计划。同时,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根据各项业务需求综合考虑物价及其他政策性因素,对各项财务费用进行综合测算,组织资金成本和综合费用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对预算之外的各项活动实行“算账经济”,全面提升各项成本的控制能力。
加强风险管控。为切实防控风险,合规经营,该行注重抓好内部制度建设。首先,以发起行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梳理、制定了包括法人治理、运营管理、财务制度、风险控制、安全保障等方面的30多项制度。其次,建立执行落实各项制度监督和问责机制,安排专人根据内部制度的要求对信贷档案、现金、账户、印章等重点环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运用“火炉法则”靠着就热、摸着就伤、伤着就痛,就是要及时警告、及时惩戒,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精心服务,塑造品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村镇银行要想打造自己的品牌,搞好优质服务是第一位。以全力打造“红安人民自己的银行”为目标,不断加强服务质量提升。其具体措施是:
不断加强营业网点规范化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从标识形象、服务环境、服务行为、服务语言、操作流程、质量记录、投诉处理、责任和控制制度等方面,持续性地开展环境整治、规范服务活动;督促网点加强现场管理,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完善服务、处理突发事件,逐步实现服务质量“零缺陷”,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客户投诉等进行量化打分。
坚持“活、快、灵”三字方针。“活”就是在营业时间上,坚持延时服务、节假日不休息;“快”就是在工作效率上,坚持主动上门服务,承诺1-2个工作日放款,能一次操作完成的业务,决不让客户跑第二次;“灵”就是在结算工具上,充分利用电子支付手段,加强与同行业的联系,解决结算难的问题。让每一位客户真正享受到“家一样的银行”、“亲人似的服务”。
为了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扩大网点覆盖面,促进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该行正在有条不紊地加快网点建设,今年11月份,红安县第一家社区银行湖北红安长江村镇银行园艺支行将正式对外营业,同时,将在2020年前实现全县乡镇网点的覆盖。
不忘初心,高擎党旗重建家园
灾后重建,甘当先锋。重大洪涝灾情出现后,该行客户经理根据行内统一安排积极与受灾地客户进行对接,对客户进行慰问,对客户受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贷后管理工作。7月2日上午,行长金寿林带领抗洪救灾团队,向金碧园养虾基地送去价值上千元的急需生活用品。在董事长胡青峰的号召下,全体员工踊跃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积极支援灾区,为灾区重建献绵薄之力。由行领导带头,各部门负责人及员工共计30人参加了捐款活动,共募集善款10000元。7月5日上午,董事长胡青峰、行长金寿林和副行长陈利雄一行专程前往七里坪镇,将所筹集的10000元善款交给七里坪镇人民政府,支持当地党政灾后重建。
两学一做,党旗飘扬。湖北红安长江村镇银行在开展“两学一做”以来,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该行扎实抓了党建、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实现了党建、业务的两手抓,两促进。
董事长胡青峰表示,湖北红安长江村镇银行成立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红安人民的支持。8月8日,该行迎来开业两周年纪念日。该行在营业大厅门口开展了“关爱环卫工,酷暑送清凉”的爱心公益活动,将300套环卫服装、矿泉水、纸巾等价值近2万元的物品分发给环卫工人。
大任为先,责任在肩。不管是成立之初的艰难时期,还是高歌猛进的发展时刻,他们始终坚持填补金融空白地为己任,始终坚持服务革命老区城乡大众为宗旨,将便民实惠的金融服务和爱心聚焦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争做革命老区百姓最贴心的银行。
精简收费,让利于民。主动免收汇款手续费、短信费、长江卡跨行跨地区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同时在国家法定利率基础上,上浮存款利率区间,为全县各金融机构之最,贷款利率按红安当地平均水平执行,减免担保手续费、评估费、公证费等一系列中介费用和交易成本,借款客无任何附加费用,做到最大程度让利于民,基本解决了地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精诚付出,奉献于民。时刻主动关心当地民生,奉献爱心,向红安县技工学校发放流动资金贷款400万元,确保学校正常开学和社会稳定;坚持每年拿出6万元用于资助当地20位贫困大学生上学,扶持到学业完成;向身患尿毒症、摆地摊减轻家庭负担的坚强女孩武建霞组织爱心捐款1万元;组织员工到当地所有高考考点开展“送清凉、助高考”活动等这一系列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责任举措,涓流不息,充分体现了我行的社会责任感。短短一年时间,逐渐在红安人民心中牢固树立起了“红安人民自己的银行、老区人民最贴心的银行”的良好形象。
将军故里,传奇红安。红色金融,助力脱贫。风正时济,自当扬帆破浪。新时期里,湖北红安长江村镇银行在董事长胡青峰、行长金寿林的带领下,秉承红色精神,续写传奇,让昔日的革命圣地,成为了今天的发展热土。
- 来源:湖北红安长江村镇银行 作者: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