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荆楚大地上的十八棵青松
2017-03-24【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楚农商村镇银行成立后坚持做小做散,仔细分析县域金融结构,找准定位,在贷款调查中充分运用交叉验证等微贷技术获取客户更真实的信息,加强客户所从事行业的市场前景研判,把有效的贷款资源分散到更多的小微客户身上,寻找优质小微客户群体,让普惠金融润及大众。为此,湖北省18家楚农商村镇银行借助湖北省联社的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微贷技术,最大程度还原客户真实财务信息,做到精准稳妥投贷。截至2016年末,18家楚农商村镇银行累计投放贷款15.71亿元,帮扶2531户小微企业,成为全省县域经济中支农支小的重要补充力量。下面我们从中撷取三则楚农商村镇银行支小支农的真实故事以飨读者。
故事一:
“真是没有想到,在竹山楚农商村镇银行办贷款这么快,太感谢了!”经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村民石华获得了竹山楚农商村镇银行首笔5万元信用贷款,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家住潘口乡悬鼓洲村4组的石华早年在新疆学习养殖技术,直到2008年,随着家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怀揣致富梦想的他决定返乡创业。凭借学到的本领和政策的扶持,到2011年他成立了华磊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从当年的2000只鸡发展到如今的4万只鸡,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0多人。随着规模的扩大,他与竹山县多家超市签订购销合同,这让他吃了“定心丸”,但问题随之而来,由于“蛋鸡”的数量不足,导致每日产蛋量供不应求,这将直接影响与超市的合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石华先后找到多家银行,由于抵押和担保方式的贷款均不符合规定而遭到碰壁。竹山楚农商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听说了石华的情况后,经过登门走访和实地调查,仅用3天时间为他发放了5万元的信用贷款,帮助他购买新鸡苗扩大规模。
竹山楚农商村镇银行行长胡奎介绍,“乐农贷”、“乐商贷”金融产品是该行积极开展“进村入户,走访建档”活动,深入了解竹山县各类客户群体资金需求,量身为商户、农户定制的无需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方式。也是竹山县范围内唯一的一种银行机构信用贷款方式,有效解决辖内商户、农户融资难的问题。
故事二:
云梦是湖北蔬菜种植大县,蔬菜产品是武汉市各大商超的重要供给来源。
肖觅,云梦县清明河乡的返乡创业大学生。2016年初返乡后,他规划建立蔬菜瓜果园,综合发展果蔬种植和家禽养殖业。但是创业起步难,种植果蔬需要建大棚、购肥料、育种苗,哪样都得花钱。身无积蓄又无有效抵押物的肖觅在多家银行碰壁。
云梦楚农商村镇银行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走访,了解到他手头已流转过来155亩土地,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建议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为了将这笔贷款办好,云梦楚农商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张力多次跑县农村资产产权交易所,咨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事宜。经过多次的往返奔波,最终云梦楚农商村镇银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为肖觅发放了50万元贷款,赶在秋天之前为他建大棚和买种子提供了信贷资金。
现在,肖觅的果蔬基地里种植冬瓜等各类大棚蔬菜100多亩、桃树18000多株、凤阳甜柿树750株,养殖蛋鸡18000多只。肖觅本人成为县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典型,县里的领导也多次前去调研。现在提起楚农商村镇银行,肖觅总是称赞有加。
“大银行有规模优势,小银行有经营的灵活性,村镇银行找到自己的优势才会有市场。”云梦楚农商村镇银行董事长徐开强分析村镇银行优势时说道。
故事三:
聂玲利是湖北浠水县关口镇黄龙尖村村民,2011年她辞职返回家乡,和哥哥一起创业成立了浠水县惠农草乡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他和哥哥的精心经营下,合作社逐渐地站稳了脚跟,但是,受制于资金,她的合作社步履蹒跚, 规模始终没有做起来。
2015年,楚农商村镇银行在浠水县成立后,迅速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乡镇村落,不久,浠水楚农商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变找上门来与她对接,为她建立了信息档案。在了解了她的合作社一直受制于资金而无法扩大规模时,浠水楚农商村镇银行以自然人担保的形式为聂玲利的合作社发放贷款1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巴马香猪仔和猪饲料,贷款期限1年,还给予了利率优惠。
2016年上半年猪价一路上涨,也让聂玲利和她的合作社获利颇丰。目前,她的合作社已发展社员70多户,2016年合作社的产值达到1200万元。浠水楚农商村镇银行这一笔10万元的贷款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她的合作社茁壮成长。
- 来源:楚农商村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