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传统产业 惠民千家万户
2017-04-06【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近日,笔者在浙江省新昌县宋家村的桑树园里见到了该村华兴桑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宋六华,他正忙着指挥村民给桑树施肥。他见到笔者的第一句话“感谢新昌浦发村镇银行,如果没有新昌浦发村镇银行的扶持,就没有现在千亩桑园,也没有村民小康生活,更没有今天的老宋我,真心感谢呀!”。望着昔日杂草丛生荒芜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整齐的桑园,破旧的小山村建起了规划整齐的新房子,感慨万千。
宋六华是个地道的农民,在外拼搏多年后回到家乡,看到旱地荒芜、传统的养蚕业没落觉得挺可惜,就产生了一个很朴素的念头:重拾养蚕业,给闲在家里的村民们“找点事情做”。
江南历来就是蚕桑茶叶主产地,丝绸更是名誉中外,新昌是浙江省重点产茧县之一,蚕桑种养历史悠久,是一项传统骨干农业项目。而新昌当地大多都是散户养殖,既没有统一标准,更没有形成生产线,宋六华刚起步时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每年的养蚕张数不到1000张,规模效应无法体现,综合效益不好,始终处于微利的状态之中。
为提升效益,老宋想扩大蚕室、桑园的面积,带动全体种养蚕桑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增加养蚕数量,就需要后续资金的支撑,而老宋多年的积蓄已全部投入,无法追加新的投入,于是想到了银行贷款。由于综合效益偏低,市场风险较大,很多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这样的传统农业项目。新昌浦发村镇银行了解情况后,客户经理主动上门联系,通过实地调查和仔细研究后发现,合作社只要能改善饲养环境,就能提高产量,并且合作社生产的优质蚕茧已经得到了商户的青睐,周边几家丝厂已经与合作社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销路不成问题。因此决定给予信贷支持,在调查完成2天后就把130万元贷款发放给了华兴桑业专业合作社。
两年多的信贷支持下,合作社已发展成为浙江省最大规模的单体养蚕合作社,目前拥有桑园1025亩,年养蚕量1500张,除了为供应商提供蚕茧外,还生产手工蚕丝被,年利润能够达到100多万元。另外还在桑园内开办了果园,主要种植桑葚、蓝莓等水果,吸引游客采摘,带动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更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增加了桑农的经济收益。
浙江新昌浦发村镇银行客户群体中现有此类专业合作社贷款34户,贷款余额达到2365万元,扶持了一大批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专业合作社,惠及农户达到1000多户。
新昌浦发村镇银行:
2011年3月25日正式营业,是一家由浦发银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注册资金一亿元,其中浦发银行占51%,新昌当地九家民营企业合计占股49%,目前共有有营业部、青山支行、梅渚支行三家营业网点。本着“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的经营宗旨,将县域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确立为主要服务对象,外抓开拓,内强管理,稳健发展。一是规模稳步增长,至2016年底,已实现资产总额17.5元,存款达到14.67亿元,贷款14.41亿元。二是盈利能力提升, 2016年度实现净利润2164万元。三是监管指标优化,各项监测指标均控制在监管要求以内。四是内控管理规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操作规程,全行运行平安,未发生操作风险、内控案件和安全事故。五是经营宗旨彰显,截至2016年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2.9亿元,占比89.8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亿元,占比83.31%,小微企业实现了“三个不低于”目标,农户贷款余额占比同比增升5个百分点,户数已经达到1111户。六是文化建设扎实。2016年,向帮扶贫困结对村落实帮扶资金7万元,做好“输血”帮助;开展献爱心一日捐行动,向慈善总工会踊跃捐款;每月积极参加“全民清洁日”活动,为文明县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发放全绍兴市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00万元,向村民累计发放股权证质押贷款300多万元,率先推出排污权抵押贷款等,进一步打开思路,转变观念,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惠利农村。荣获2016年度行风评议优胜单位,先后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治安安全单位”、“全国百强村镇银行”等多项称号。
- 来源:浙江新昌浦发村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