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平浦发村镇银行“长大” 从农民认可开始
2013-06-05【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最近猪价开始攀升,也是补栏的好机会,购买的400头仔猪再有三四天就能送到。”5月28日,邹平县临池镇东台村养殖户李宝国说。今年36岁的李宝国,从2002年开始养猪,但“真正像模像样地养猪”还是从2011年开始的。“连续3年来,由于浦发村镇银行贷款支持,猪舍面积由原来的2000平方米扩大到3600平方米,硬件设施也上了个大台阶。”他说。
今年5月28日,是邹平浦发村镇银行成立三周年的日子。三年来,村镇银行的业务延伸到农村金融的最“末梢”,给众多像李宝国这样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村大户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量体裁衣”式设计金融产品
今年1月份,邹平浦发村镇银行第一家支行在青阳镇开业,目前,有2家支行正在筹建,预计到年末,营业网点将达到4家。“成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就是要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和竞争不足的问题,随着营业网点向基层延伸,农民办理存贷款等各类金融业务也将越来越方便。”邹平浦发银行行长、山东省银行业协会村镇银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倪明军说。
村镇银行定位是县域范围内,可以针对当地经济特点,量身定制不同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体现地域特色。邹平浦发村镇银行开业三年来,根据不同客户和行业特点先后设计推出了16个特色融资产品,如为家禽养殖客户设计“农牧通”贷款、为棉花加工企业设计“棉贷通”贷款、为煤炭经营企业设计“煤贷通”贷款等。
今年3月份,邹平浦发村镇银行根据当地“合同鸭”养殖户流动资金需求大,而又贷款难的问题,推出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由与养殖户签订肉鸭收购订单的企业做担保,村镇银行向肉鸭养殖户提供贷款,解决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缺乏流动资金的难题。3个月来,邹平浦发村镇银行已经向“合同鸭”养殖户发放贷款360万元。
魏桥镇楼子张村的张永光养殖合同鸭已经有十几年了,养殖规模也从小到大,目前每批次养殖规模达到13000只左右。“养一批鸭需要三四十万的流动资金,以前经常是要进饲料了,手里却没钱了。今年春天养的这批鸭子,没有再为买饲料的钱发愁。”张永光在3月份获得30万元贷款。此前,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经常向亲戚朋友借钱。
村镇银行的“长大”从农民认可开始
“在村镇银行贷款,不但手续简单,速度也快,只用3天工夫30万元贷款就办下来了,贷款过程中,业务经理的服务态度也很好,真正感觉到村镇银行是和咱老百姓贴心窝的银行。”张永光说。由于支持了向李宝国、张永光这样的农村种养大户,邹平浦发村镇银行在一些村庄里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不少村民也都放心地把钱存到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营业初期却不是这种情形。“刚开业时,经常有年轻人来把钱存上,结果把存单拿回家后,就受到家人质疑,原因就是没听过村镇银行,对银行的安全性很怀疑,要求第二天马上把钱取回来,再存到别的银行。”倪明军说起村镇银行开业初期经常遭遇到的情形。遇到这种情况,银行工作人员只好耐心地讲解国家支持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并说服存款人打消顾虑。
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开业只有两三年的时间,最多的也就是四五年的时间,在县域虽然是一级法人,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之前老百姓对此并不了解,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公信力和服务,争取老百姓更多的认可。
在支持小微企业和农户发展的过程中,村镇银行自身业务也获得较大发展。到今年4月末,邹平浦发村镇银行已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1.29亿元,与全县300余家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建立了信贷业务关系。2010年至2012年在当地存款市场占有率从1.29%上升到3.04%;贷款市场占有率从0.83%上升到2.25%。资产及存贷款规模居山东省内已开业的53家村镇银行第二位。
“村镇银行的经营宗旨就是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主要客户群体就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向最基层延伸。”倪明军说。
- 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