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tydt/info/2014/05/30/1404291235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看义乌联合村镇银行如何践行普惠金融
2014-05-30【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致力创新 服务“加分”看义乌联合村镇银行如何践行普惠金融――开业仅一年,成功摘下金华地区村镇银行第一的桂冠一年前,由杭州联合银行主发起,15家我市本土企业以及4家市外企业共同组建而成的“义乌联合村镇银行”正式落地,成为全市第2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也是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借着改革试点的东风顺利进驻我市,义乌联合村镇银行重任在肩。“改革试点助推下,使我们进驻义乌的道路更加顺畅。作为企业发展路上的‘伙伴’,理应为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做些事情。”义乌联合村镇银行董事长朱海荣说,筹备初期,他们就做了“顶层设计”,定位“草根”,要倾力为小微企业服务。这不是喊口号,亦不是走形式。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义乌联合村镇银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草根”的力量。近一年来累计发放贷款达30亿元,支持小微客户近3000户,其中50万元以下的小微贷款客户占全部贷款户数的72.5%。累计支持外地来义经商户1710户,占个人贷款户数的60%,金额达7.34亿元,受惠客商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568人为首次获得银行贷款,与30多家在义商会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切切实实为许多初到义乌“创业”的外来经商户解决了融资难、担保难困难,目前该行存贷款余额已跃居金华地区7家村镇银行首位。服务做“加法” 细节赢口碑“走进大多数银行,就像无头苍蝇般,不知道该找谁。”温州人吴小芳在国际商贸城经营围巾生意,一直来现金流都比较充足,也从未向银行贷过款。最近她接了个大单子,资金有些周转不过来。这几天,她跑了不下5家银行,结果令她对银行的印象固化为“不理人”、“高高在上”、“常被拒绝”……四处碰壁下,她找到了正在贷款的老乡李江平,在他的推荐下,吴小芳走进了义乌联合村镇银行。“一进门,就有工作人员过来询问我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还非常细心地领我到具体办业务的窗口,热情地为我倒上了温水。”吴小芳说,在银行也能感受到这么贴心的服务,这让她很惊讶。尽管现在贷款还没有办下来,但银行的人性化服务给她留下了第一好印象。“义乌银行机构多达20多家,竞争激烈,我们必须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服务就是第一位。”朱海荣说,没有了先发优势,就得从服务上、细节上下功夫。该行开业之初就提出了打造“标杆网点”的工作目标,不惜重金聘请礼仪专家对全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服务上处处突现“人性化”,要求每位员工都做到“微笑绽放脸上,服务记在心里”,微笑服务好每个客户。记者来到该行营业大厅一探究竟,果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银行。这里有金鱼缸、咖啡吧、贵宾洽谈室、阅读吧、擦鞋机、多功能手机充电器等;圣诞节的时候,这里满是“圣诞老人”玩偶、挂满了礼物的大型圣诞树;到了元旦,这里又会有新的装扮主题,新年新气象……据该行大堂经理介绍,为方便客户办理结算、转账,该行制作了结算种类、网上银行等服务小卡片;每天第一个客户,都会得到该行董事长亲笔签名的小贺卡和小礼品;每到重要节日,该行都会给客户送去一句问候和祝福。“我们是服务行业,必须放低姿态,服务他人。”朱海荣对于细节的追求甚至精确到前台上一盆植物的摆放位置,“放左边容易挡住客户视线,不方便客户办业务。往右边移一移,这样既不妨碍客户填资料,也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经过一年的努力,义乌联合村镇银行的贴心服务和企业文化赚足了市场口碑,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逐渐打开局面。“最贴心的银行”、“不像银行的银行”、“家一样的银行”等这些“代名词”都已成为该行独有的“标签”,也将是该行今后一以贯之的风格。审批做“减法” 风险效率两手抓温州人李江平来义乌5年多了,也是做围巾生意。对义乌联合村镇银行的人性化服务高评价的同时,他还对该行的放款速度点了赞。去年,李江平周转资金需要,在该行贷款35万,从审批到放款前后不过三天时间。“服务优,放款快,这家银行真的不错。”李江平说,有了银行做后盾,以后再有大单来了也不怕,都敢接了。该行通过简化优化业务流程,建立了高效审批机制,有效提高小微贷款审批效率。“每笔贷款我们都实行‘双线调查’前置模式,通过‘前台+后台’同步进行调查与审查,缩短调查审查时间。”该行授信评审部负责人卢关友解释,所谓“前台”即公司、微贷等营销部门,“后台”则是风险合规、授信评审等管理部门,“两条线”同步审查,让审查人员提前介入调查,既提高了效率,也加大了对风险的掌控。建立财务专审,大额贷款必须由指定专业人员进行财务审核,从财务专业角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快信贷决策。同时,该行逐级下放小微贷款审批权限,将20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80万元以下的保证贷款、150万元以下抵(质)押贷款审批权限下放给业务部门负责人,减少贷款审批环节,并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及时召开审贷会,实行随来随办,最大限度方便客户办理贷款。来自广西的周文在义乌市场经商近10年,当初揣着3万元闯荡义乌,如今已经年销量1500万的饰品厂老板了。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去年,他第一次感到了资金压力。“每个月光付工人的工资就要25万左右,这是雷打不动的,一些上游原材料企业还都得现金交易,短期内资金需求量非常大。”周文做饰品外贸生意,所有的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交货给外商,拿到货款至少要3个月左右,这也是做外贸生意的企业主常碰到的难题。“这个时间差,一旦资金供不上来,辛苦多年打拼下来的企业有可能一夜之间倒下。”说起去年在义乌联合村镇银行贷到的60万元贷款,周文仍然记忆犹新,“快,特别快,我记得很清楚,审批时间也不过2天,放款则是上午签的合同,下午钱就到账了,当时简直不敢相信啊。”“因客而变” 定制适用金融产品无论是吴小芳、李江平,还是周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义乌无固定资产,缺少抵押物,找不到担保人等,是义乌市场上最常见的小微经营户,这几条硬性杠杆直接将他们拦在了银行红线外。“我们既然定位草根,就要切实为小微企业服务,为市场经营户出谋划策。”据卢关友介绍,该行在信贷产品的设计上讲求因市场而变、因客户而变,推出纯信用贷款产品“诚信通”,无须抵押和担保。此外,还陆续推出“抵押易通贷”、“存货质押贷”、“薪资贷”、“商位接力贷”、“无缝对接贷”等符合我市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经营资金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和别的银行不同,该行将产品创新设计这块工作归到了授信评审部的范畴。一般来说,银行的金融产品是由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义乌联合村镇银行又为何这样划分部门职能?卢关友解释说,这主要是考虑到授信评审部常常会深入企业,和市场经营户接触较多,贴近市场,知道客户需求,进而能设计出更加符合市场特点和客户需求的创新型金融产品。以该行的创新贷款模式——“无缝对接”为例,该行在调研中发现,当银行贷款即将到期时,不少小微企业短期筹集大量还贷资金存在一定难度,资金周转发生“卡壳”,容易造成企业不能重新获取银行贷款,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资金链断裂,有的则陷入民间借贷怪圈。针对这一现象,该行推出“无缝对接”贷款模式,为信用、经营良好的企业提供还款资金并办理续贷手续,贷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确保及时续贷、及时还款。又以该行特色信贷产品——“薪资贷”为例,该产品专用于借款人发放员工工资及绩效薪酬支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只要满足相应条件,该行可以直接将贷款代发入员工工资账户,资金发放与使用实现无缝对接,将极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这一创新产品,每月需支付高额薪资的周文尤为感兴趣。通过产品创新,为农户、小微客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小微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截至今年5月20日,该行累计发放“诚信通”纯信用贷款460笔,金额2.57亿元。加快“织网” 金融服务“走村入企”
- 来源:义乌联合村镇银行 作者:孙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