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构的新作为--义乌联合村镇银行累计放贷超51亿元
2015-01-14【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新机构的新作为
义乌联合村镇银行累计放贷超51亿元
与小微客户实现“合作共成长”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向银行申请贷款,而且是信用贷款,这是银行对我的信任。此时此刻我心中唯有感谢!”近日,在义乌联合村镇银行举办的年终客户座谈会上,从事印刷行业的吴小江就发自肺腑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
义乌联合村镇银行自成立起就定位草根,坚持“支农支小”,全力支持我市小微企业、“三农”客户快速成长。吴小江是典型的小微企业,缺乏固定资产,多次被大型银行拒之门外。在该行的信贷支持下,企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该行成立仅1年多,目前各项基本指标已稳居金华市内七家村镇银行之首。累计发放贷款51.09亿元,累计支持客户6500余户,其中在义创业的异地商户达4500余户,让许多外来经商户留在了义乌,与许多小微企业实现“合作共成长”。
截至201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24.5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4.22亿元,比年初增加6.01亿元,增幅73.24%;各项贷款余额17.71亿元,比年初增加9.71亿元,增幅121.37%。贷款户数2669户,户均贷款余额66.35万元,真正立足草根,服务“三农”,做小微客户的伙伴银行。
专注“小农”市场
自开业以来,该行就以微贷技术为抓手,以“扶小助微”为己任,全力推进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的优化调整,贷款投向重点向新义乌人、“三农”客户倾斜。截至2014年年末,该行小微贷款余额16.49亿元,比年初增加9.65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93.14%;小微贷款户数2579户,比年初增加1853户,占总贷款户数的96.63%。涉农贷款余额16.50亿元,比年初增加9.25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93.16%;涉农贷款户数2492户,比年初增加1610户,占总贷款户数的93.37%。
河南人邓杰在义乌市场做宫灯生意,没有本地户口、没有自有住房、也没有自有店面或厂房等固定资产,像邓杰这样的“三无客户”很难从金融机构贷到款。2014年6月,虽是宫灯行业淡季,但邓杰要大量备货迎接年底旺季的到来,又要支付房屋租金、人工费用等,资金周转一下子紧张起来。
在朋友的推荐下,邓杰找到了义乌联合村镇银行。得知邓杰的贷款需求后,该行客户经理张健超和同事随即上门了解其经营状况,查看营业执照、房屋租赁协议、账面流水,并仔细询问其销售情况、利润空间、客户来源等,第二天邓杰就顺利拿到了10万元贷款。
为让更多的小微、“三农”客户获得便民金融服务,该行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加快网点布局。去年,已在苏溪、上溪设立支行,生产资料市场、绣湖西路、丹溪路等有人值守自助银行也相继开业,初步形成了以总行为主体、支行网点为辅翼的“一体多翼”式辐射网络,让金融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注重创新提效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时效,该行不断简化业务流程,减少资料提供,实施动态授权,推行线上审批,大大节省了客户等待时间。在客户资质良好、资料齐全的前提下,一些微贷业务基本可以实现当天受理、当天调查、当天放款。
在赤岸田间种甘蔗、在义乌副食品市场卖甘蔗的老胡作梦都想不到,第一次向银行申请贷款可以这么顺利。老胡是个老农民,一辈子都在田间干农活。他承包了10多亩的土地,种甘蔗卖甘蔗。去年10月份,他试图引进新品种,改良甘蔗口感,进一步打开销售市场,但是这需要一大笔钱。对一个农户来说,10万元的资金投入压力不小。由于老胡急需这笔钱,该行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特事特办,一个工作日内就帮老胡办好了10万元的“诚信贷”。
“这家银行真不错,服务态度好、放款速度快,应该给他们点个赞!”老胡激动地说。
为了开发出更接地气更切合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该行不断深入市场、亲近客户,因客而变,陆续推出了“还易贷”、“随易贷”、“网商贷”、“薪资贷”等系列特色金融产品。已累计发放“还易贷”54笔,35273万;互保贷2302笔,31668.5万;诚信贷1269笔,10982.8万;薪资贷75笔,5546.8万;随易贷744笔,2663.5万,这些创新产品的共同特点是门槛更低、手续更便、时效更快。
目前,该行客户已遍布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30个省市区,涉及文具、纺织、电器、眼镜等300余个细分行业,与30多家在义商会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其中700余人为首次获得银行贷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新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立足‘草根’,坚定小农,充分发挥小法人机构灵活高效的优势,努力提高小微、‘三农’客户金融满足率和满意率,让更多的小农客户在与我行的携手中成长壮大。”义乌联合村镇银行董事长朱海荣表示。- 来源:义乌联合村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