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用专业的“镜头”校准时代的“底片” 在履职担当中守护“真实”的价值
2025-08-12【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近期, 在中共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的组织下,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说实话,这部影片带来的情感冲击和思想震撼,是久久难以平复的。它讲的是一群在国仇家恨的至暗时刻里,冒着生命危险去守护历史真相的普通人的故事。影片中那一间小小的照相馆成为了一个特殊的战场,那些记录了侵略者暴行的胶片,就是刺破谎言、捍卫尊严最有力的武器。走出影院,回到自己身为党员和银行信贷内勤这个双重身份的工作岗位上,作为一名由杭州联合银行主发起设立的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基层员工,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部电影给予我们的启示,绝不仅仅是铭记历史这么简单。
校准职业的“镜头”,才能看清风险的“真相”。影片最触动我的是“真实”这两个字的分量。照相馆里的平民英雄们,他们拼上性命去冲洗、去守护、去传递的,正是日军妄图用所谓“亲善照”所掩盖的、最真实也最残酷的屠杀罪证。可以说,守护真相,就是守护了历史的底线和民族的记忆。那么,反过来看一看我们自身的工作。作为一名信贷内勤,我的职责,就是把总行最新的信贷政策、最严谨的风险理念、最规范的操作流程,清晰、准确地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手中的风险培训课件,其实就是我的“相机”,而我所审批的每一笔业务的专业视角,就是那一个个需要被反复校准的“镜头”。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笔笔看似常规的信贷申请,是一张张错综复杂的企业财务报表。这背后具体的缘由,如果我们不去深究,如果我们的“镜头”出现了偏差,那么我们看到的“影像”就可能是失真的,就可能把巨大的风险隐患误判为一次正常的业务机会。所以说,我工作的核心就是要致力于去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个长期存在的挑战,把识别风险、洞察真实的专业能力,在日常工作当中落到实处。
冲洗责任的“底片”,方能彰显党员的“担当”。影片中,从普通邮差到照相馆老板,这些小人物从最初的恐惧、挣扎,到最后选择用生命去守护那些底片,这中间展现的是一个“觉醒”的过程。这个“觉醒”,我认为就是在危难面前,他们找到了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说到这里,我想补充一点,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的“担当”又体现在哪里呢?它不一定非要在枪林弹雨中体现,更多的时候,它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履职尽责当中。我们去着手实践操作信贷风险的培训管理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KPI考核,它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守护我行的资产安全,更是为了守护国家金融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财富安全。每一笔违规贷款的背后,都有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个企业的倒下。我们把风险防控的方案落到实处,能够成为一道坚实的防火墙。这个要求背后,其实是我们每一位银行人,特别是我们党员同志,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一份庄严承诺。这和电影里守护历史真相的意义,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的。
定格时代的“影像”,我们都是历史的“记录者”。影片的结尾,当记录着侵略者被正义审判的照片被最终定格时,影像成为了捍卫尊严的子弹。这个结局让人感慨万千,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既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书写者。归根结底,无论是冒死守护历史底片的平民英雄,还是今天坚守在金融一线,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而努力奋斗的我们,其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时代“拍照”。我们经手的每一份授信报告,我们参与的每一次业务创新,我们要履行一位风险合规人才的义务,都在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金融发展史,留下一张张真实的“底片”。
作为一名党员,我将把这次观影带来的深刻感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动力。一方面,我要想办法去推动和实践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另一方面,我更要致力于把这种对“真实”的敬畏、对“责任”的坚守。可以说,这才是对那段悲壮历史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这一代银行人、这一代共产党人,对未来的最好担当。
- 来源:长兴风险合规部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