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审计人的岭南荔枝图
2025-09-02【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当银幕上李善德颤抖着双手接过那道“荔枝使”的敕令时,我仿佛看到了审计人接到专项检查任务时的影子。那颗穿越五千里路、从大唐盛世走来的荔枝,在李善德身上浸透着清甜,这股甜味也悄悄落到了当下,这部讲述大唐荔枝运输的《长安的荔枝》,表面是历史故事,内里却映照着当代职场人的生存图景,我们审计人何尝不是新时代的“数据驿卒”?在金融安全的驿道上,同样需要面对时效与质量的博弈,经历专业与初心的拷问。作为一名由杭州联合银行主发起设立的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基层审计人员,那颗穿越千年的荔枝,带着盛唐的露水滚落到审计底稿上,让我重新审视这份职业的温度与重量。
一、经验沉淀:审计人的《荔枝谱》
李善德在送荔路上,把荔枝的生长周期、运输窍门一一记在册子上,那本被汗水浸得发皱的《荔枝谱》,后来竟成了岭南种荔人的宝典。那些他费尽心机运到长安的荔枝,早就化作历史的尘埃,反是这本随手记录的册子,在无数次翻看中流传下来,一年又一年把种荔、运荔的法子,变成了惠及后世的智慧。
就像现实里,我们也常碰到这样的事,总有人说“记这些没用的东西干啥”,那些需要慢慢沉淀的经验,在“马上能用”的标准里,总显得有点多余。作为一名审计员,往往每个项目中,都藏着教科书中找不到的“土办法”:比如如何从与员工的闲聊中捕捉风险信号,怎样在繁杂的流水数据中发现伪装成正常交易的资金腾挪,恰恰是零散的经验,能帮我们少走不少弯路。不必问这棵树能不能让自己乘凉,只需确定脚下的土地,值得我们把汗滴进根须里。
二、专业破局:当审计遇上“梅岭山洪”
李善德押送荔枝过梅岭时,突遇山洪冲断栈道,眼看鲜果要烂在山里,他没瘫坐在泥里骂天,反倒蹲在崖边算起了水流的速度。手里的算筹在石板上划出火星,他竟算出了利用竹筏顺支流绕行的时辰,还让人把荔枝筐裹上桐油布扎成浮箱,就靠这份机智,硬生生把耽误的两天抢了回来。都说“荔枝过岭如过鬼门关”,可在李善德这儿,再难的坎儿都能拆成一步步的算法。我们常碰到“这事儿根本办不成”的断言,可李善德告诉我们:哪有什么真正的无解之局?不过是没把专业磨到底。这让我联想到就像李善德另辟蹊径的运输方案一样,当常规审计程序无法穿透审计项目涉及人员的身份、职业等信息时,我们转而从抖音、美团、小红书等新兴平台尝试搜索新线索。
三、初心抉择:审计天平上的道义考量
李善德的送荔路,不只是技术较量,更是良心的称量。当驿卒奔命而亡、果农果树被伐,这一刻,他跳出“只求成事”的执念,在开展与道义间立起标尺。权衡时,见初心成色。这让我反思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后的复杂心情:虽然查出了认定时发现贷款存在重大违规,挽回了巨额损失,但受处分的经办人员中,不乏为完成考核指标而触碰红线的普通员工。审计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字游戏,更需要李善德这种对制度与人性的双重关照。现在撰写审计报告时,我都会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的成因,让监督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那颗穿越千年的荔枝,最终成为照进审计工作的一面镜子。当李善德说“摘下了荔枝,便回不去故乡”时,我感受到的是选择审计这条道路的宿命感——我们注定是永远的异见者,在“歌舞升平”的财报中寻找潜在坏账;也是沉默的修路人,用底稿为后来者铺就更平坦的合规之路。我们和李善德一样,运送的不是简单的“荔枝”,而是用专业守护的金融安全,用责任传递的职业价值。这条路或许没有岭南古道那般险峻,但同样需要那份“把汗滴进根须里”的坚守与智慧。
- 作者: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内审部 谈小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