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一名新风险经理的初悟
2025-09-08【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昨日,还奔波在宁静祥和的田埂上、尘土飞扬的工地上、机器轰鸣的厂房里,将一笔笔承载希望的贷款送到借款人手中,每一笔都如我亲手浇灌的幼苗,是我引以为傲的勋章。如今坐在风险经理的工位上,脚下仿佛还残留着客户经理时期踩油门时的力道与余温,身份的骤然转换,曾让我陷入短暂的迷茫与不适。
幸得风险合规部周总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你现在做风险经理了,角色定位要从‘踩油门’的人,转变为清醒的‘刹车手’。”是啊,银行这辆车要跑得远、跑得稳,油门和刹车缺一不可,而风险经理,就是那个安全阀。从油门到刹车——这六个字,精准勾勒出我的转型轨迹,也成为我审视新岗位的核心视角。
初握“刹车”,诚惶诚恐。风险合规部周总的比喻让我明白,这绝非简单的“踩停”,而是一门关乎平衡、时机与责任的精密艺术。昔日推动业务时的冲劲犹在,但视角已然翻转。面对一笔看似寻常的贷款申请,我脑中回响的是:“风险如暗流,表面平静下可能波涛汹涌。”客户经营的根基是否牢固?资金流向是否清晰可溯?担保的“安全垫”是否真实可靠?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风险蛛网上的一个节点,若不能敏锐识别,便会悄然扩大为无法弥补的“风险敞口”。这角色之变,迫使我从业务的“冲锋者”蜕变为风险的“审视者”,在客户经理们热切的期盼中,保持一份源于职责的冷静。
杭州联合银行主发起设立的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一直秉持“做小做散”的战略定位,深耕乡土,业务模式相对单纯,但风险却如田间杂草,看似不起眼,一旦忽视便可能蔓延成灾。在周总“油门与刹车”的比喻指引下,我对风险把控的领悟日渐清晰:它本质是动态的平衡术。绝非一味地说“不”阻挠发展,亦非无原则地开闸放行,而是要在业务发展的“动能”与风险防范的“克制”之间,精准地找到那个保障银行稳健前行的“安全速度”。我想践行这平衡之道,关键在于三点:
尺度感:如同驾车的“松紧适度”。对农户贷款,既不能因过度担忧其抗风险能力而窒息其发展生机(“刹车踩死”),也不可因乡里乡亲的人情熟络而放松对第一还款来源的硬性核查(“油门踩过头”)。
前瞻性:风险极少瞬间爆发,它总在细微处积累。要学习前辈们那般敏锐,从客户经营的微小波动、行业周期的起伏更迭中,嗅到潜在的风险气息,将隐患扼杀于萌芽状态,而非等到危机爆发才猛踩刹车。
沟通力:作为“刹车手”,我不仅是风险的“拦截者”,更应是 “协作者”。需用清晰、专业、耐心的沟通,向业务团队阐明风险所在及防范依据,帮助他们理解:审慎的“慢”,是为了成就更长远的“稳”和更可持续的“快”。这沟通本身,就是在为“油门”和“刹车”寻找协同点。
而这一切平衡的基石,深深锚定在“合规”二字之上。过去,我也曾视合规为冰冷的枷锁,但在“合规宣贯年”的深入推动下,在一次次合规培训学习中,在实际工作实践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合规的分量,合规并非枷锁,乃护甲;非障碍,乃轨道。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清晰地认识到了风险经理的使命:我们并非发展的对立面,而是银行这艘航船在激流险滩中安然驶向广阔未来的守望者与护航人。作为一名村镇银行的新晋风险经理,我将铭记各位辈的教诲,以敬畏之心做那清醒而坚定的“刹车手”,以专业之能精准拿捏风险之度,以坚韧之力守护合规底线——在业务的喧嚣中守住一份冷静,于发展的热望里秉持一份审慎。这便是我对“刹车手”职责的理解,更是对脚下这片金融水土所承载的信任,许下的无声诺言。
- 来源:长兴风险合规部 王旭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