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知农为农富农
2011-08-10【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2009年6月28日,在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溧阳市,由浦发银行发起成立的溧阳浦发村镇银行,首家迈进当地金融市场。这家主要为三农服务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亮相,引起了溧阳各界尤其是农村的关注,盼望金融新军的加入,能改变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状况。浦发村镇银行的高管和员工,也迎着期待的目光,在服务三农的征途上,开始了艰辛而挚著的探索。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家村镇银行面对创业的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没有畏缩不前,而是脚踏实地为三农的发展尽职尽力,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推波助澜,业务经营有了良好的开局。
喜人的经营数据
2011年6月30日,当一天营业终了,成立两年的经营数据展现在眼前,一串串数字组合成的数据,反映出溧阳浦发村镇银行伴随业务的拓展,在支持地方经济尤其在支持三农方面做出了成绩,努力没有白费。
报表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6月30日,全行总资产107722万元,其中计息资产107178万元,占99.49%。各项存款余额100849万元,其中定期存款61732万元,活期存款32608万元,通知存款650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67604万元,其中长期贷款2595万元,短期贷款54159万元,贴现10830万元。今年上半年总收入2184万元,总支出1504万元,实现帐面利润680万元。
通过对这一组数字的对比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一、溧阳浦发村镇银行成立以来,各项业务经营平稳发展,资产、负债规模持续上升,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扩大。与创业当年比,存款增长150.77%;贷款增长229.65%;存款、贷款市场份额分别增长83.02%和156.25%。二、坚持了主要为三农服务的经营宗旨。两年来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33400万元,其中投向农业的贷款56000万元,占41%。三、经营业绩在系统和地区各家村镇银行中排名趋前。在浦发银行发起成立的12家村镇银行中,存款列2名,贷款列2名;在江苏境内的19家村镇银行中,存款列3名,贷款列5名。四、经营质量和效益均佳。逾期贷款只有20万元,仅占0.03%;开业以来未出现经营亏损。
喜人的经营数据,源于这家村镇银行在开业初期就对发展理念和战略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根据辖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确立了经营宗旨和市场定位,以创新的思维,推进各项举措。他们始终把为三农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想三农所想,急三农所急,帮三农所需,在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的过程中,使自身的业务经营得到相应拓展。
围绕三农转型提供金融服务
如何为三农服务?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经历了从理念到行为转变的过程。开始他们认为,小银行支持三农,就是发放一点贷款,帮助农民和中小企业解决一点生产、生活资金短缺,起一点拾遗补缺的作用。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了,上门求助的小客户并不多,相反,有些涉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营大户,却带着好的项目和资金需求纷沓而至,寻求支持。这种现象使他们感到,支持三农,必须熟悉当地三农的状况,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经过认真调查、摸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思路和做法,这就是:支农首先要“知农”;惠农必须要“为农”;扶农最终要“富农”。
一、“知农”是支农的基础。只有清楚三农的发展变化和对金融的需求,才能明白村镇银行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以什么方式去做,这是为三农服务的关键。
两年来,在领导成员的带领下,他们组织员工通过参加会议、翻阅资料、深入村镇、走访部门、拜访客户等多种形式,对全市经济尤其是三农经济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结果表明,作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在溧阳地区,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和统筹发展,农村经济加快了转型步伐,传统的“农村、农业、农民”的概念发生很大变化,呈现出农民生产市场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村建设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势头,而且三农的规模化、高效化、特色化、园区化、生态化、优势化、专业化的特征日益显露,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些村镇,甚至出现“有农村无农业、有农业无农民、有农民无土地”的今非昔比。由于农村经济转型,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5%和18.4%,是增长幅度最大的五年。农村的显著变化,对农村金融的需求也相应产生变化,不仅要求及时供给资金,快捷便利服务,而且要求由“雪中送炭”转向“锦上添花”。
溧阳浦发村镇银行把这种农村经济转型视为由旧三农向新三农、小三农向大三农的转变。他们认为,应按当地情况,采取积极举措,主动适应变化,当好服务角色。根据农村经济转型的金融需求,他们调整了信贷资金使用方案,实施由零星分散转向相对集中的原则,尽己所能,竭力扶持,为推动三农转型助力。这些年,溧阳为了加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大力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培育农头企业,扶持合作组织,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针对这种情况,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在有限的信贷规模中,专门安排计划给以支持。两年来用于推动高效特色农业的贷款9511万元,借款户133户,遍及十个乡镇。溧阳市茶叶协会会长濮爱玉,十年前承包开发荒山荒地2000多亩,创办特种茶果园艺场,引进种植优质白茶、高新品种水果和自然生态林,形成了规模经营和效益,濮爱玉也被誉为白茶引进第一人、国际“一品一村”运动带头人。2010年1月,他联合另一家茶果种植企业扩大承包荒山坡地,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由于前期资金投入量大,在茶果施肥关键时节,短缺资金购买化肥农药。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知晓后,适时贷款500万元应急,客户称赞小银行心系大农业。种田大户汤芳伢,2008年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于2010年6月承包社渚农场2080亩农田。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添购农机和购买农资缺少资金,经贷款10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顺利解决了需求,去年收入80万元。
二、“惠农”是为农的前提。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三农排忧解难,使三农得到实惠,为三农服务才有成效。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着重抓好三点,谋求惠及三农。
其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组织更多资金,解决三农需求,是溧阳浦发村镇银行惠农的重中之重。成立初期,全行一个营业网点,二十几名员工,不仅营销力量单薄、社会认知度低弱,而且缺少参与市场竞争的电子化手段,组织存款只能靠开出存折、存单,储户存取不便,难以打开局面。他们意识到,不在组织存款工作上取得突破,为农服务就是空话。在摸清社会资金流向的前提下,确定组织资金的策略是,吸收农村资金用于农村,引流城镇资金反哺农村,双管齐下,重点营销,强化服务,扩大来源,竞争存款市场。他们把吸储重点放到拓展少受或不受信用卡存取影响的储源和储户。溧阳有众多来自农村的项目经理带领家乡农民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全国许多城市承包市政建设项目,尤其是承接的电梯、锅炉安装工程,在当地占有很大市场份额。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可观,而且分配方式采取月发生活费,年终回乡结算,一次兑现。每到年底,都有巨额分配资金汇入农村,是稳定的存款来源。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看准这个市场,几位行长主动到上海,向承包业务规模做大的项目经理求助,争取支持。2010年年终分配时,有6位承包工程的项目经理帮助宣传动员,将此项存款业务交由成立不满两年的村镇银行办理,共计吸收存款17170万元。南渡镇有一家在上海经营电梯安装的项目公司,其经理手下有1000多名工人,其中多数是同镇同村的务工人员。2010年年底工资兑现时,在村镇银行存款就有2000多万元,都是开的定期一年的存单。随着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带来了储蓄来源的多渠道。阳光支行是该行成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位于城郊结合部,今年4月11日开业。两个月的时间,存款余额就达到10400万元,其中储蓄存款6584万元,储源中有一部份来自农民的土地流转补偿金所得。引流城镇资金用于三农,是这家村镇银行扩大存款规模的良方。他们大力拓展行政、事业和企业存款资源,市级主要部委办局和企事业单位,都在村镇银行开立了存款帐户,将一部份资金存入用于支农。由于他们措施得当,克服了制约因素,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成立两周年,存款超十亿,为服务三农增加了资金实力。
其二,努力破解放贷障碍。涉农贷款往往缺乏有效的借款保证,防范贷款风险难以把握,溧阳浦发村镇银行采取多种办法解决。他们与四家担保机构签订贷款担保合作协议,向198户借款客户发放担保贷款3.7亿元。溧阳市政府出资成立的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与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后,主要就为村镇银行以及借款户提供服务,两年间发放的133笔、9511万元农业贷款中,有126笔、8841万元由农保中心担保。除此,他们还采取联户联保贷款、抵押授信贷款等多种措施,解除发放贷款后顾之忧,扩大贷款对象和用途。两年来累计发放的133400万元贷款中,涉及三农和中小企业多个行业和产业,贷款质量和效益都很理想。专门经营畜禽养殖和茶树种植的大户胡明、张秋兰和陆菊仙,因流动资金周转需要申请贷款,村镇银行按照制定的《联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由三家夫妇相互担保,及时发放联户联保贷款90万元,每户30万元,一年到期后还清本息。2010年7月,溧阳市政府为了支持妇女创业,注资150万元成立妇女创业担保基金。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及时介入,一年来,累计发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455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10200多人。
其三,提高服务效率。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既要合规,又要简便,既要防险,又要快速,溧阳浦发村镇银行采取相应措施推进。开始,发放一笔贷款,从申请、调查、研究、审批,要花费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有的客户等不及,错失了业务,影响了支农。他们反复研究,把为农着想和稳健运营结合起来考虑,依照三农金融需求
- 来源:溧阳浦发村镇银行 作者:姚世祜 刘奎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