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脱贫攻坚如何对接乡村振兴战略

2020-05-22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降至2019年底的0.6%。今年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后,扶贫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在脱贫攻坚期后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注重和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至为重要。


    困难不可低估,持续推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脱贫攻坚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不可低估,脱贫攻坚期后持续推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一是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551万贫困人口未脱贫,其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占比达45.7%,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今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二是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全国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另有近300万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异地扶贫搬迁人口稳得住、能致富的任务很重。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疫情使部分贫困劳动力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务工收入,部分贫困户生产经营受阻,扶贫项目开工普遍延迟。疫情及后续影响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和挑战不可低估。


    脱贫攻坚期后如何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三点建议:


    一是稳定精准扶贫政策,将脱贫后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和机制常态化。综合考虑扶贫产业发展周期等因素,合理设置扶贫政策过渡期,在过渡期内落实“四不摘”要求。着力解决异地扶贫搬迁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致贫返贫监测机制,对因疫、因病、因产业失败或务工不稳等原因有致贫返贫趋势的,提前采取帮扶措施。这几年,扶贫小额信贷对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消除绝对贫困后,要继续实行“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小额信贷政策,保持现有评级授信管理机制不变,适时予以调整和完善,持续满足农户的合理信贷资金需求。


    二是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规范培育和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2019年末,农村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42.9%,较2010年末下降11.5个百分点,农村“空壳化”现象日益突出。要引导外出农民工有序返乡创业就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人才基础。近年来国家及有关部委在这方面出了不少政策,也发挥了好的作用,但是零星分散、力度偏弱,需要有效整合、加大扶持,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等方面强化扶持力度,实行宽准入、严监管,因人、因地、因时提供政策指导,支持返乡人员兴办各类事业和经济实体,重点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三是促进村级基础金融服务提质扩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支持。近年来,在银保监会的大力推动下,村级基础金融服务得到明显改善,全国行政村银行保险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已达99.8%。但从调研情况看,功能单一的助农POS机和转账电话覆盖率超过50%,还有相当一部分行政村覆盖的是流动服务,超半数的乡镇没有商业保险服务部,部分服务设施因疏于维护而沦为摆设。要大力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提质扩容,逐步充实涉农补贴、基础信用信息收集、小额贷款申请、投保理赔受理、代理缴费、理财等服务,满足村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 来源:全国政协委员、湖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田建华    作者:李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