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中小银行以如何更好的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2021-01-12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资本不足确实是制约中小银行发展的一个瓶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小银行主要股东的资本补充能力不足。中小银行现有股东的注资能力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为了扩大资本补充途径,部分中小银行引入了大量不规范不合格的社会资本,甚至出现虚假注资、循环注资等行为,使得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和利益冲突问题日益凸显。


    其次,中小银行的资本融资渠道受限。迄今为止,A股上市的中小银行有22家,在4000多家上市公司当中占比很小。绝大多数中小银行在资本市场上无法利用定增、配股、优先股、可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只能依赖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或者在场外进行增资扩股和引入新的投资者。对于场外融资渠道而言,由于监管对银行股东的资质要求日渐增高,股权比例也有限制,同时上市银行在二级市场的估值普遍低于净资产,银行股权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高,进一步制约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能力。


    再次,中小银行的资本内生能力不足。部分中小银行的不良率偏高,而拨备覆盖率相应偏低,有些银行甚至触及了监管红线。中小银行一方面要消耗拨备来处置不良贷款,另一方面要大幅计提拨备来维持拨备覆盖率,对利润造成较大损耗,资本内生能力明显不足。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有两种流行的观点,一是放宽各类社会资本准入的门槛,二是支持更多的中小银行上市补充资本。但从可持续性的角度看,都是权宜之计。解决资本充足问题,还是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反其道而行。我认为,银行体系特别是中小银行必须要收缩资产负债表,从而一方面减小对资本金不断增加甚至永无止境的胃口,另一方面缓解金融体系的风险不断向银行业集中的趋势。任何银行,如果不能实现资本内生,而要持续依赖外部融资,不论是引入新的股东还是通过资本市场集资,都是不可持续的。


  • 来源:据媒体编辑    作者:李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