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内在问题分析

2021-02-02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考验金融网点布局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居民大量集中已成趋势,小城镇、中心村内各类配套设施将逐步完善,金融网点也将深入或贴近小城镇、中心村。一是会对原有的网点形成冲击,二是大范围的网点增设,易造成建设成本增加, 三是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拟在农村增加网点布局,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互联网金融等新的金融体已将眼光转向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村客户群体,直接冲击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势地位。


    二、涉农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针对农村市场所开发的农户小额信用、农家乐、金土地、绿之源等信贷品种已难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将会逐步显现,如: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宅基地买卖、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等所引发的金融需求都需要有特定的金融工具给予满足,与之相矛盾的是现有同质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还不能满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缺少利率定价、产品研发、市场风险控制等专业人才,在产品创新中被动复制,未能体现自身特色。


    三、多元化经营与差异化服务的矛盾逐步显现


    涉农客户占据服务客户群的绝大部分,耗费大量服务资源,优质客户未能享受到相对应的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导致部分客户流失, 农村支行发放涉农补贴资金业务量占总业务量超过40%。在农村投放的金融产品推广不够,仍然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利率定价机制不完善,利率杠杆作用未完全发挥,农村市场部分优质客户未享受与之适应的优惠政策。


    四、电子银行产品使用率不高


    一些农村地区以留守人员为主,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日常办理业务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使用电子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工具的意识淡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在老年群体中难以推行。各类电子银行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客户对电子银行产品知悉程度、操作水平不高。服务手段和人员力量不足,无法提高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产品的积极性。综合因素导致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不高,农村支行电子银行综合替代率不到35%。


    五、宣传效果不明显


    部分客户对农商行、农合行、联社属于同一系统的概念容易产生错觉,对系统内行社之间支付汇款的渠道畅通认知度不高。部分客户对农商行经营范围不了解、业务品种认识不全面,尤其在结算方面, 还存在农商行无法办理转账业务的思想,柜面现金业务仍很繁重。对金融知识了解不够、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农村地区很容易成为影子银行、高利贷等生存的土壤,导致农户蒙受经济损失。


  • 来源:据媒体编辑    作者:李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