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2006年启动村镇银行培育试点工作以来,村镇银行已发展成为银行体系内法人数量最多、单体规模最小、服务客户最基层、支农支小特色最突出的“微小银行”,在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填补“三农”和小微“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祝树民出席村镇银行改革发展研讨会并发言。
祝树民表示,村镇银行完善了我国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组织体系,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县域金融服务供给。截至6月末,全国已组建1631家村镇银行,覆盖了31个省份的1296个县(市、旗),县域覆盖率达到70.6%;村镇银行存款资金的80%用于发放贷款,贷款资金的90%投向了农户和小微企业。目前户均贷款余额33.6万元,不良贷款率控制在4%左右,拨备覆盖率超过110%,总体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在快速培育发展的同时,少数村镇银行存在偏离定位离农脱小、主发起行履职缺位、外部人控制等问题。为此,祝树民强调,村镇银行要以“小而美”的微小银行为目标,坚守战略定位。要专注传统信贷主业,专注县域农户与小微企业,以当地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提供契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建立完善适合村镇银行自身特点的治理机制。打造以主发起行为主体的有效股权结构,建立健全股权转让、股权质押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完善符合小法人特点和定位导向的公司治理机制,制定服务乡村振兴导向的发展战略。监管部门也将进一步加强对村镇银行的差别化监管,并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
推动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更加规范、有效履职。主发起行的管理要有方法,履职要有边界,工作要有手段,重点是要做到“三个管好、两个做好”,即管好战略、管好风险、管好高管,做好服务、做好审计。监管部门也将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和激励约束,将主发起行的的履职结果与年度监管评级、相关准入事项和高管履职评价等挂钩。
祝树民对村镇银行投资管理行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牢牢坚守深耕县域、服务当地、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设立地点要统筹考虑,既贴近基层,又有必要的人才保障,原则上不在省会城市扎堆。业务上要坚决防止办成一个资金归集和运用的平台。二是下一步“投哪里、管什么”。投,重点是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参与问题村镇银行处置;管,主要是管流动性支持与风险防控,管系统支持与代理清算,管产品研发与人才培训等等,目标是构建小法人、大平台的专业化中后台服务机制。监管部门将在总结经验和充分论证基础上,积极支持投资管理行设立专营机构增强专业能力、通过发债或上市等多渠道补充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