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东破产了”“银行领导被抓了”“银行贷款收不回来了”“柜台取不出钱了”“银行股价腰斩了”……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及疫情冲击,针对中小银行的谣言时有发生,中小银行集中取款事件频发,尤其是进入6月以来,相继有不少于5家中小银行发生了集中取款事件,部分机构的集中取款甚至持续多天。
未来一段时间,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尤其是高风险机构,更需要警惕谣言、业绩下滑带来的风险传导,做好声誉风险管理。
时隔不到3个月,风险比预期来的更快。
近日,银保监会召开通气会,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集中取款现象做出了回应。目前集中取款事件虽然已都得到了妥善有力地解决,但从这些事件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方面,从银行自身的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角度看,特别是在负面舆情应对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另一方面,从监管角度看,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经济下行在银行资产质量的反映上存在滞后性,加之宏观政策的短期对冲,部分中小银行在今后一段时间不良将继续暴露,风险水平仍将处于上升通道。此外,近期部分省相继出现大额案件及银行高管集中落马等情况,内外部环境交织更易引发舆情和集中取款风险。
对此,面对突发势头猛、蔓延速度快的集中取款风险,下一步,中小银行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做好准备,防患未然。
事前:重在预防
做好风险自查。集中取款事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易被忽视的风险点。中小银行要加强对自身潜在风险的排查,包括高管或员工涉案、股东风险、自身经营风险等。对于潜在风险,要提前着手化解、准备预案。
同时,要重视防范外部风险渗透,例如本地或临近地区的银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机构存在的金融风险,尤其是地方金融生态较差的地区,要防止因外部风险暴露引发客户恐慌情绪。
加强舆情监测。应配备完备的舆情监测系统。同时,发挥全员主体责任,加强对本地社交媒体,尤其是微信群、朋友圈和抖音等短视频渠道的监测。全行员工一经发现网络中出现涉及本行的负面言论(包括银行倒闭、行领导被抓或涉案、主要股东破产、大额贷款损失等),应第一时间及时向上级汇报。
做好应急预案。制定、完善《营业网点集中取款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指挥机制,划分事件分级标准,并定期评估修订。同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与压力测试。
做好宣传积累。加强媒体合作,构建自身宣传矩阵,做好日常宣传报道积累。尤其是对于能对冲潜在风险的方面,更应提前发声,加大铺垫力度,例如在自身案件防控、内控管理提升、贷款质量优化、支农支小成效等方面。
事中:重在速度
迅速反应,及时上报。一经发现舆情及储户集聚取款的苗头,应立即向总行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省联社、人行、银保监分局、地方政府和公安等部门报告,请求帮助,第一时间争取各项支持。
统一口径,立体回应。由总行第一时间准备好回应口径,并统一下发全员。强调纪律,例如,未经允许员工不得接受媒体采访;员工不得发表与总行口径不一致的言论等。
积极对接政府部门,以政府名义公开辟谣,及时发布警方拘捕散步谣言者的信息,多渠道、立体式传播,及时击碎谣言,震慑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制止潜在集中取款客户的取款意向。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公开信息,始终保持公开透明,由权威第三方发布信息。
确保兑付,加强服务。在人行、省联社的支持协助下,保证现金供应充足及业务系统持续运行,确保储户兑付。同时,稳控取款现场秩序,可采取两班或三班人员轮岗作业,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稳定客户情绪。
现场可在营业厅内部陈列大量现金,让储户看到资金充足。同时向储户宣传解释经营合法性,告知提前支取会损失利息并存在安全风险,尽量劝导储户放弃取款。
对于人员集中的网点,及时进行疏导分流,维护现场秩序,确保不发生安全事件。同时做好后勤保障,为排队储户免费提供面包、矿泉水等食品。
借助政府,主动报道。事发前后,注重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加强与媒体的联系,积极沟通,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道明事实真相,争取正面报道。同时,做好舆情监测,及时跟踪负面声音,保持正确舆论导向。
借助政府、监管部门公信力,对储户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和多渠道宣传,滚动播放官方辟谣视频。发动党员、干部、忠实储户参与宣传辟谣。
事后:重在积累
重视塑造企业品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中小银行应注重日常宣传和品牌塑造,同时加强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持续巩固和提升地方金融主力军的品牌形象,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忠诚度和认可度。
重视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加强日常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根据地方特点,增强“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存款保险制度对存款的实质影响,避免误解。
重视声誉风险管理。中小银行应制定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措施和办法,注重自身能力建设,从舆情、信访和投诉等具体声誉事件出发,完善声誉风险管理的各项内容。加大正面宣传报道力度,统一宣传口径,加强负面舆情监测和事前防范,对负面舆情保持高度敏感,及时发现和报告,有效化解和处置,防止扩散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