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贷业务是指为各类微型客户提供信贷类业务,而微型客户是指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生产规模较小、财务规划力弱、自有资金有限、对小微贷款的接受度和依赖度较高的企事业法人、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通俗的说,这类客户的特点就是“小、频、快”,而对应的信贷业务特点就是“量多、额小、信息少、流程短、监控难”。
近期,由杭州联合银行主发起设立的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在开展2023年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时发现,在需要认定的不良贷款清单中,贷款余额在30万元以下的微贷业务占比超过90%,户数多,额度小,虽然体现了本行“支农扶小”的经营宗旨,但更重要的是反映出随着市场环境的低迷,微贷业务风险隐患日趋加大。作为一名审计条线的员工,通过对微贷不良业务的总结,我觉得微贷业务特别需要信贷人员在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环节做好三个“实”、三个“勤”。
一是贷前调查要做到三个“实”,即调查要真实、资料要核实、披露要详实。调查要真实:贷款实地调查一直都是授信调查的基本要求,通过现场核实,不仅需要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收入收支、资产负债、授信用途等,更需要通过面谈确定借款人、担保人的真实身份和借款、担保意愿。信贷人员要坚决杜绝只凭客户口述和收集资料作为授信调查的依据,以为额度小而疏于实地调查,往往给不法之徒以可趁之机。资料要核实:客户提供资料原则上须提交原件,由信贷人员审核后复印留档,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信贷人员为了加快授信效率,经常存在由客户拍照后发送至信贷人员留存的现象,信贷人员对于资料的真实性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核。同时对于客户提供的原件资料,信贷人员也需要通过企查查等信息平台查询其真实性以及是否存在负面信息等。披露要详实:信贷人员对于前期调查获取的信息,以及通过三方平台查询征信、诉讼等信息结果,应该如实、完整的在调查报告中予以披露,不得随意删减和美化客户信息,误导审查审批人员决策结果。
二是贷后管理要做到三个“勤”,即勤于走访、勤于联系、勤于查询。勤于走访:鉴于微贷客户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小的特殊性,其更换经营项目、经营地点的频率较高,原则上对于非抵押担保方式的授信业务须采取现场检查方式,及时了解客户最新的经营动态。同时可以结合村居化营销对各类客户的软信息进行收集,扩大贷后检查的维度。勤于联系:通过与客户加强联系,了解客户的朋友圈、经营圈、工作圈,增强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粘合度,做好授信后的资金监督与客户服务等工作。勤于查询:征信报告是反映客户经济状况最直观的材料,信贷人员应定期查询客户的信用报告,获取客户他行融资情况变化和逾期负面信息变化,才能真正的管理和维护好客户。
总之,面对经济环境低迷、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信贷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才能更好的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