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读书分享会之解读《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

2024-03-18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一本深入浅出地解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入门之作。

    我们常常被两种人生状态所束缚: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就是我们在行为和情感上回归到童年,这并非真正的幼稚,而是一种像孩子一样的状态。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拥有绝对的权威,我们为了生存,学会了应对父母的策略,比如通过愤怒或撒娇来达到目的。而父母自我状态,则是在模仿父母的行为和价值观中形成的,比如严厉、批评,或者用强硬的态度让对方屈服,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忽视他人的感受。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并在潜意识中根深蒂蒂固。成年后,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往往不自觉地调用这些看法,却对此毫无察觉。因此,书中说道:“人们的痛苦和折磨往往都是自找的。”

    那么,如何找准人生坐标,找到适合自己的状态呢?书中将人生状态分为四种: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也好;我不好你也不好。不妨自我审视,寻找其中的影子。我好,你不好,是一种挑剔和不愿意理解他人的心态,这类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用强势和道德高地来解决问题,常常伴随着这样的话语:“我这是为你好。”而我不好,你好,则是一种低自尊的状态,容易抑郁,希望通过降低自尊来解释问题的成因,内心独白是:“我是一个失败者,不要再来怪我了。我是一个失败者,你们都要来爱我。”剩下的两种状态则较为极端,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人难以与人相处,对世界充满不信任;而我好你也好,则是一种双赢的心态,是人际交往的理想状态。

    我们应努力避免我不好你也不好的状态,追求我好你也好的心态,但无法避免在另外两种状态中摇摆。人生的烦恼几乎都来源于此。那么,如何改进,让人生更美好呢?书中介绍了成人自我状态。这种状态不同于父母状态和儿童状态,更像是当下的自己,像一个成熟的大人。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的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困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如何行动。

    为了真正实现自我成长,我也提出了两个行动思考:一是坚持自我反省,通过反省分析自己在一天中处理的各项事情所处的状态,并提醒自己改进。二是坚持冥想,告诉自己眼前的烦恼只是挡在蓝天前的一片片乌云,只有透过乌云,才能真正看到那始终明朗的蓝天。愿每一个人都可以告别过去的叨扰,成为当下自己的主人。

    结语:《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不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次心灵的冒险。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探索自我,拥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 来源:长兴联合村镇银行 凌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