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立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常规分析机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加强不良贷款管理,定海德商村镇建立不良贷款公开听证机制,经过一年多实践,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内控制度日益完善,较好发挥了听证会“召开一次、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警示作用。
明确听证要求,在机制建设上发力
一是全面推行听证机制。本行自2022年8月起,在总行层面启动不良贷款公开听证机制。2023年以来,本行进一步扩大听证范围和覆盖面,在总行层面建立不良贷款公开听证会制度:总行根据不良贷款冒增集中的产品类型、业务模式以及首贷不良等情况按月召开专题会议。二是切实发挥教育效能。通过精选典型听证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返检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深入分析不良贷款形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本行已经组织听证会8次对71户不良贷款进行公开听证,较好发挥不良听证机制的启发教育作用。三是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将不良听证与不良问责联动,区分主观故意、未知未觉、客观现实等情形,明确不良问责标准,进一步完善尽职免责机制,鼓励全行在制度标准框架内积极展业。
严肃听证形式,在组织支撑上聚力
一是事前精心筹划。听证前,对贷款准入、他行逾期情况以及贷后检查中发现疑点的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对不良冒增突出的经办机构和经办人员进行深入剖析,从业务类型、产品种类等维度精选不良案例进行公开听证。二是事中精细组织。听证时,按照“举证、质证、质询、剖析”程序,经办客户经理及支行行长从客户来源、是否上门调查、授信申报逻辑、是否面核面签、风险补救措施、后续处置方案等角度进行自我反思;成立由风控会委员为成员的质证、质询团,对业务办理及后续管理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质证及质询;总行行长、分管风险副行长逐一进行剖析,提出管理要求。除了对负面案例进行剖析外,本行还选取业务拓展较好、不良管控卓有成效的机构及个人进行经验介绍,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以反面案例为镜鉴,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为全行信贷从业人员敲响警钟。三是事后精准跟踪。听证后,持续跟踪后续风险化解进展。对贷款发放、管理、处置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运用于考核激励、风险干预、不良管控、内部审计、人员培养、评优评先等领域,形成管理闭环。
深化结果运用,在管理提升上施力
本行对一笔或多笔贷款“解剖麻雀”进而“由点及面”剖析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并深化结果运用,从机制优化、制度建设、业务操作等层面进行整改提升。
一是重塑三查管理机制。强化贷前风险识别。从严授信准入门槛;对禁止准入类要求、征信特别要求、信用贷款及贷款双签要求等进行了明确界定;严格执行“慎三禁五”原则,除存量客户外,对已有5家及以上融资机构融资的客户禁止介入。严格贷中风险把关。对接续他行、频繁使用网贷资金的客户加强审核;突出贷后风险监测,通过流水合理认定借款人收入,关注第一还款来源。总行合规部采用短信、电话、现场三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发放贷款客户进行不定期回访;对每月调入不良的业务、审计模型跑批的疑点业务等存量贷款进行专项检查;对重点机构、重点人员、重点产品、重点领域等疑点业务进行风险监测,提早发现和处置风险。二是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制定潜在风险清收考核办法;不良贷款管理办法、信贷工作实施细则、授信审批分级授权管理办法及信贷档案管理办法等信贷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信贷业务管理制度,为合规操作提供制度支撑。三是加强业务操作督导。将客户经理授信申报情况,财务状况存在明显逻辑错误、征信及涉诉情况明显核实不到位、抵质押物明显虚高、合同文本签署明显有误等操作问题纳入客户经理考核,通过考核驱动督促客户经理合规展业;运用数据分析对客户经理进行前瞻性管理,多角度展现客户经理业务拓展、风险防控、合规操作等展业数据,将人员管理从事后向事前转变,提升信贷管理预判性和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