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由杭州联合银行外派长兴的行长,工作之余比较喜欢阅读与思考,从未想过,自己会阅读一本关于职场咨询的书。或许是因为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步入中年危机,又或许是看到一些小伙伴在职场里挣扎,找不到自我。这本毫不起眼的书,蕴含着很大的能量,特别适合在下班后阅读,正如贯穿全书的一句话所说:“下班后,才是打工人的觉醒时刻”。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叫小明,是一个为了追寻理想而毅然奔赴大城市的小镇做题家。他在繁华都市中迷失了方向,行业的没落让他感到无力和困惑。不甘心继续浑浑噩噩、患得患失的他,在一个深夜走进了“不上班咖啡馆”。在这里,他品尝了一杯名为“理想主义花朵”的玛奇朵,仿佛在这苦涩与甜蜜交织的滋味中找到了新的灵感。胖子老板用独特的职业选择方法,引导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路径。面对职业定位与事业家庭的双重选择,他决定不再犹豫。利用积累的职场经验和优势,他果断切换到了新兴赛道,并以此为契机重新出发。最终,他在离家更近的二线城市找到了一种两全其美的生活方式——既实现了职业上的突破,又兼顾了家庭的温暖。小明的经历值得每一位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借鉴,当理想与现实交织,开始尝到苦涩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年轻人选择行业时的忠告
行业对职业收益助力最大,职业的本质是通过帮别人解决问题来获利。好的行业需求多,从业者获利也多,但是成熟的行业从业者更多,早期进入者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年轻人没有时间优势。考虑到每个行业风口都有时效性,最好的建议就是进入新兴行业。特别是想在研发、技术、生产与服务等职位深耕的年轻人,一定要选择有趋势且热爱的行业。选错行,涉入越深沉没成本越高。当然,有些行业如体制、银行等,具有较长的风口期,也是追求稳定的年轻人的优秀选择。
转行转岗时的建议
每一个工作都可以用行业、公司、职位来定位。行业代表着专业知识,公司代表着人脉资源,职位代表着能力。在转行时不能全部丢掉,至少要保留一至两项,既能保持竞争力,又能应对变化。带着优势找趋势才能规避风险。职位对职业成就感、幸福感影响最大,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行业风口还存在的时间里站稳脚跟,培养自己的优势,成为业内专家或转岗为经营管理。
大城市的床,还是小城市的房
大城市相比小城市有更多的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公司、更包容的文化和更好的公共设施,但小城市消费更低、生活更容易。小城市最好的工作是稳定的工作,比如公务员、银行等编制类岗位。大城市行业集中度高,可以充分利用人才红利提升能力。选择权越大越安全,退路越多。如果年轻人有自己的理想,又担心大城市的高成本以及照顾家人带来的压力,可以选择在大城市积累经验带着职场优势返乡。随着交通便利性的提高,还有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即一线学习、二线发展、三线安居,选择在离家近的二线城市发展。
年轻人的职业规划
年轻人在职业规划时通常会面临很多选择。首先要弄清楚每个人生阶段的重点:30岁之前主要是在职业里找到自我,选择长远发展方向;30岁到40岁则是在专业和管理上深度发展;40岁到50岁稳固自己的位置;50岁到60岁寻找人生的意义。一个人24岁参加工作,30岁成家,父母和孩子最需要照顾的时期是在人40岁到50岁之间,这时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心力、财力、物力投入。因此,参加工作后的20年内,重心一定是发展自己。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叫木子,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职场精英的她毅然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妈妈。然而,孩子的可爱无法完全抚平她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二十四小时离不开人的宝宝、每天仅几小时的睡眠、婆婆全程监工的压力,再加上没有人可以倾诉,让她感到无比孤独和疲惫。更糟心的是,老公的不理解和他在处理家庭矛盾时的和稀泥态度,进一步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这种情绪低落的状态下,木子走进了“不上班咖啡馆”。胖子老板为她送上了一杯名为“平衡之道”的拿铁,并通过独特的建议引导她重新审视生活。他鼓励木子做一个不完美主义者,学会掌控时间,找回自我价值。这种思维方式帮助她在繁琐的日常中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重返职场后,木子又遇到了生活、工作、家庭和自我无法平衡的普遍问题,在胖子老板的启发下,木子运用角色分析的方法,解决了角色堵车的问题,成功平衡了人生这场戏中的各个角色。她不仅重新找回了职业上的成就感,也在家庭中找到了新的定位。木子的故事代表了广大全职妈妈的选择,也为那些正在为工作与家庭的平衡而犯难的人点亮了一盏明灯。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可以通过改变心态和方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与幸福。
找回自我价值
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迷茫中的职场人,都有必要找回自己的价值感。全职妈妈其实也是一个岗位,而且是一个加班严重、没有周末节假日和年假、也没有升职机会的岗位。这个岗位的价值常常被社会忽视,但当这些“看不见的女人”被看见时,会有更多的人觉醒。然而,真正的价值感并不是通过他人的认可来获得的,而是需要自我赋予。
第一步:找回控制感,做好时间管理。找回控制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时间管理。让时间不失控的秘诀就是管理他人的期望,并为自己而活。这意味着你需要设定合理的界限,明确告诉周围的人你的优先事项和时间安排,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压力。
第二步:成为一个不完美主义者。不完美主义者最好的状态是:长期目标高远,短期预期较低,低到几乎不可能失败。接纳自己的脆弱,在真正爱你的人心中,暴露脆弱和缺点并不可怕,反而会带给你力量。每个人未必能找到真正爱你的人,但一定可以找到爱自己的方式。书中推荐了一个有力的句式:“我是一个不XX的人,我很多事都做得很失败,但我相信我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如果做不到,那也没办法,反正我尽力了,其他的管它呢!”这种积极的自我对话能够帮助你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第三步:安排能量回流的时间。给自己安排能量回流的时间,让那些闪光时刻成为激励你继续前行的动力。无论是短暂的休息、阅读一本好书、进行一次户外活动,还是与朋友聚会,这些小小的仪式都能为你补充能量,帮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
重写人生剧本,找到平衡之点
我们是人生这场戏剧中的演员,扮演着许多角色,每个角色都内容丰富,充满了剧本对角色的各种期待。如果我们每次都用力扮演,就会出现角色拥堵,人生就找不到平衡,这应该是每一个中年人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解决的方法就是首先找到自己人生的主题,重新编辑剧本。书中推荐的方法是写出我们最想成为的三个人,分别写出他们身上你喜欢和不喜欢的部分,总结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主题。然后根据剧本,让重要的角色先演,在未来几年里,哪些角色是必需的,没有自己就演不下去,让它先演;哪些角色是自己特别看重的,让它先演;哪些角色是现在不演,以后也有机会演的,让它等一等;不同的角色有一起上台的可能吗?每次演的时候就用尽全力演,就好像人生只有一个角色;每隔几年再做一次新的排序。看这段时,我感悟最深,确实,在纠结和内耗中做一名演员,最终的结果是什么都演不像,自己编辑的剧本,才是那个可以被掌控的人生。
第三个故事和第四个故事交织在一起,在大厂工作的程序员王鹏曾经是同学们眼中的骄傲,但随着行业风口的急剧下滑,他感受到了“裁员”的危机。公司的人数减少了,但工作目标却没有改变,留下来的人并没有太多的庆幸和喜悦,取而代之的是兔死狐悲的焦虑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怀揣着这样的心情,王鹏与已经被裁员的前同事天蓝一起走进了“不上班咖啡馆”。王鹏有家庭、有房贷,巨大的经济压力迫使他必须至少保持现有的收入二十多年。三十出头的他决定向管理岗位转型,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然而,转型之路并不好走。技术出身的王鹏深陷对专业的迷恋和对其他岗位的偏见之中,难以自拔。胖子老板为他送上了一杯名为“送你一颗子弹”的冷萃咖啡,并鼓励他通过理性的分析来找到转型的动力。同时,他也提醒王鹏,转型的行动需要提升对人性的洞察。在老板的鼓励和支持下,王鹏逐渐摒弃了偏见,渐入佳境。经过不懈努力,他完成了华丽的蜕变,抓住机遇开始创业,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伴随成功的却是因压力导致的失眠和抑郁。面对新的困境,王鹏再次寻求了胖子老板的帮助。这次,老板教会了他如何管理压力的方法。找回初心的王鹏,在职场中找到了真正的自由,不仅实现了事业的成功,也重新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天蓝就是被公司裁员的那个王鹏的同事,与追求稳定工作的王鹏不同,天蓝是一位向往自由的文艺女青年。从不上班咖啡馆出来后,她决定前往大理,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然而,现实并不如理想那般美好,她在尝试自媒体、写作和在线课程等多个领域时,都遭遇了不少挑战。在大理的日子里,天蓝又遇到了胖子老板,他为天蓝准备了一杯名为“超级个体”的Dirty咖啡,并分享了他对自由的理解:逃离约束并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自由中关注他人,找到自我。自由职业最难的地方不在于获得自由,而是如何将这份自由转化为职业生涯,在缺乏明确目标、及时反馈及团队支持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满足他人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个人兴趣解决他人的问题。天蓝意识到,要找到个人兴趣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完美结合并非易事。为此,胖子老板提供了一系列策略帮助她。通过这些方法,天蓝不仅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还解决了提升专业技能的问题。她逐渐明白,所谓的专业能力,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天蓝成功地开辟了自己的自由职业道路,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三十出头职场转型的六条出路
三十出头被裁员并不是坏事,因为每个人在这个时候都面临着转型。体能、记忆力、反应力下滑,经济压力却在提升,很多人在面对这个困局时,选择用忙碌来掩盖,不愿意醒来。这个年纪要抓住自己唯一在提升的能力(对语言、社会、环境、常识的理解力和不断拓展的人际网络)开始转型。书中给出的六条出路包括:一是专业线,成为领域内专家;二是管理线,在组织中成为管理者;三是转型线,带着积累去新的行业,或者进体制;四是平衡线,先以家庭为中心,再谋发展;五是自由职业线,以自己热爱为抓手,创造自己的职业;六是创业线,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
新晋管理人员的四大坑
因为专业能力出色,被组织提拔为管理人员是职场转型最常见的一条路径,但不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可以继续保持优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陷入能力陷阱,认为只有自己的专业是对的,只关注自己而不关注他人。书中描述了四个主要问题:一是因为能力强,所以喜欢做救火队员,以解决问题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导致团队效率低下,团队成员能力停滞不前;二是因为没有预见性,不能提前管理,看不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只会事后修正,认为每一个人都能像自己一样不折不扣完成本职工作,闭环管理意识差,导致事倍功半;三是因为只关注业绩增长,很少关注团队成员的真实需求,也不愿意保护员工;四是因为只关注自己团队的成果,不愿意为了整个组织的利益去与其他团队沟通。
如何管理压力
适当的压力是非常有益的,但不会妥善管理压力,去熬去躲就会引发心理危机,向外会变得具有攻击性,向内会产生抑郁。通过运动、能量回流、改变认识、期待管理都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减少压力对自己的二次伤害。但如何把一次伤害降到最低,成为前行的动力,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好的方法——初心练习。当下有什么是不得不做,如果不做A,更糟糕的B是什么?如果不做B,更糟糕的C是什么……直到发现最宝贵的东西。既然选择了最宝贵的东西,那就要选择接受不得不做的ABC。从初心中找到力量,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试过,确认是非常有力量的一项练习。
关于自由职业赛道选择的建议
无论是全职还是副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尝试自由职业。书中关于自由职业赛道选择的建议非常有帮助。自由职业兼顾自由和商业,是一个把热爱和利他相结合的职业。我们如何把自己的所长和热爱转化为解决他人的问题是选择赛道最需要考虑的。我们要避免用自己的爱好去套别人的需求,这只是自由而不是职业。如何选择赛道呢?第一步从自己的问题出发,做一个求助者;第二步以问题为导向,学习请教,做一个探索家;第三步活学活用,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搭建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做一个建筑师;第四步帮助别人解决类似的问题,做一个助人者;第五步将更多的经验进行整合,成为专家。其实只要已经到了探索家阶段,就可以开始尝试帮助别人了,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既能提升技能又培养用户和口碑。
总结
阅读一本书,最好的状态就是让自己有启发,并落实行动。《不上班咖啡馆》让我在价值、平衡、压力管理方面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有用的工具。它关于自由职业的赛道选择让人跃跃欲试。最重要的是,它通过职场向我们印证了阿德勒个性心理学中的核心,从只关注自己到对社会感兴趣的改变,这是每一个渴望成长的人的必修课。
文中每个故事都配有一杯咖啡,这是最精辟的总结。最后我想把每一杯咖啡的意义告诉大家:
理想主义花朵,是一杯玛奇朵,它在浓咖啡的表面加上薄薄一层热奶泡,好看又易入口,但往下喝却是现实主义的苦涩。就像刚刚入社会的年轻人,美丽而苦涩的头几年,希望年轻人的热情永远不会熄灭在现实的平凡之中。
平衡之道,是一杯拿铁,底部是意式浓缩,中间是纯牛奶,上面是奶泡,三层有所分隔,又整体相融,味道细腻温和,充满了混合和平衡的味道,相融的人生才既有力又温柔。
送你一颗子弹,是一杯冷萃,它的精华是时间的淬炼,绵柔入口但味道极浓,就像专业人士的职业成长之路,看似理性,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超级个体,是一杯Dirty,咖啡在上,牛奶在下,口感从浓到淡,极具反差,就像自由职业者,从逃避约束中走出来,通过关注他人,重新找回自己。和玛奇朵相反,中年人要从现实回归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