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南桂银积极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号召,深刻领悟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立足村镇银行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村镇银行业务优势,积极探索普惠金融的有力举措和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途径。
一、基本做法与成效
(一)破局:完善组织架构,建强服务网络
该行以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为着力点,加强对普惠金融相关业务的组织领导,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通过成立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普惠金融工作组,确立“一把手”责任制和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普惠金融体制机制的完善与落实,以加大信贷供给、优化产品和金融服务强化对城乡居民和民营小微的金融支持,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
立足于“支农支小”“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该行深耕县域经济,建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构建起覆盖全县65%行政村区域的乡村金融生态圈。目前已在县域布设17个营业网点、1个三农金融服务站、170家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配备数字化助农终端设备,为村民提供缴纳社保、充值缴费等“一站式”金融服务,打通“金融+非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米”。
(二)深耕:优化产品体系,激活产业动能
1.金融产品优化。该行不断优化金融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所需提供“微小贷”“商户敏捷贷”“经营流水贷”“富农贷”“船贷通”等特色产品,并针对本土的服装产业、陈皮种植等地方特色产业市场主体量身定制“大安服装产业贷”“大新陈皮贷”等授信方案,激发产业发展潜能。
2.抵质押方式优化。该行接受可用贷款人认可的、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注册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接受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活体畜禽等新型抵质押方式,拓宽客户担保手段,降低融资门槛。
3.金融科技优化。面向城镇农村居民消费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所需,该行依托主发起行桂林银行的科技手段,积极适配应用“快手贷”和“经营流水贷”等新型线上信贷产品,通过“大数据”系统和政府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提升贷款审批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
4.巧用政策性创新金融工具。该行按照主发起行桂林银行放宽涉农贷款不良贷款容忍度的要求,将每年新增涉农贷款占比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作为考核指标,内部制定涉农贷款投放奖励方案和尽职免责措施,合理利用再贷款不断拓展涉农贷款,助力市场经济复苏。
5.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该行通过深化“政银企”合作,打造了8个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整体授信金额达1.78亿元,“以点带面”提升产业升级效益,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和行业,打造“一乡一品”特色品牌,推动产业升级;设立2个“信用村”,填补农村地区的信用“空白”,并结合“服务点+示范点+信用村”模式,打造服务乡村振兴路线,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截至2025年2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超35亿元,贷款占比达71.2%。
(三)赋能:构建乡村治理支持体系,履行社会责任
1.社区金融品牌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与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的深度融合与多维度建联,通过“金融+多元场景”服务模式,开展300余场社区主题活动;强化对当地优质商户支持,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通过配置优惠活动等举措,积极支持“小摊小店”可持续发展;丰富网点公共便民服务功能,为社区周边居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及非金融服务,不断提升社区金融服务效率和精准度;通过在全辖网点打造“个体工商户主题服务点”“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便民服务驿站”等特色空间,提供共享医药急救箱、爱心雨具、免费饮水、无线网络等多项便民服务及金融知识宣传等常态化服务,让网点成为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节点。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依托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网络,打造“银行+商户+农户”的农产品上行模式,以“乡村振兴大篷车”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品牌为纽带,搭建供销大集、助农消费节等农产品销售“新场景”,打造“一镇一品”特色品牌矩阵。目前,辖内17个营业网点均设立农产品展示专区,打造“乡村振兴直播间”开展7场助农直播,举办200余场惠民团购活动,助力农产品销售5000余份,构建起“田间到餐桌”的产销直通车,让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农村,让城市居民共享生态美味,有效促进乡村资源与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产销、供需高效精准匹配;围绕农村的商圈、农贸市场、学校以及公共事业缴费等方面,推进移动支付的广泛普及,改善农村支付环境,2024年新增社保卡制卡9432张,较去年同期新增5225张,医疗保险累计缴费34907笔、1326.1万元,为商户配置优惠活动2场、惠及商户3666户、减免手续费72.23万元、促进商户实现交易额超67020.83万元。
3.金融知识普及。将服务点作为农村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上门为村民提供识别假币、预防电信诈骗和反非法集资等多样化金融知识普及服务和精神文化活动。2024年联合县反诈中心和乡镇派出所组成反诈小组,共同开展反诈宣传33场。
4.纾困惠企与社会责任。截至2025年2月末该行累计投放“桂惠贷”51.16亿元,惠及3047户市场主体,直接降低融资成本9621.27万元;对84户困难企业实施贷款展期、利率优惠,纾困贷款余额2.17亿元。
二、现存挑战
(一)业务结构有待优化。该行业务类型以存贷款为主,业务结构单一,资金运营成本较高,贷款利率高于其他国有大行,市场竞争力较弱;资产与负债业务以做小、做散为主,业务量虽大,但业绩增长仍然不明显。
(二)科技赋能短板。同业机构依托资金成本优势采取低价竞争的模式抢占市场,且同业机构科技手段较为完善,线上产品迭代迅速,手续简便、放款快速。相比之下,该行虽依托主发起行的科技支持,但在产品创新、系统升级及用户体验仍存在一定差距。
(三)同业竞争激烈。同业机构加速推进各项业务向农村及普惠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下沉,导致该行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占。
三、应对策略
(一)优化贷款产品,探索差异化增长点。通过强化行业调研,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主体所需的多样化产品,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深挖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资金需求,给予批量获客授信,打造资产业务新亮点,增强同业差异化竞争力。
(二)深耕县域经济,持续推动资产下沉。持续促进增户扩面、“一镇一业”及“一乡一品”有效发展,通过加强与同业的深度合作,互补发展优势,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共促普惠金融发展。
(三)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优化担保条件。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把主业突出、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作为授信主要依据,合理减免担保条件,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同时,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制定小微企业业务条线的专项奖励机制,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户扶持力度,从而促进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
未来,该行将通过持续创新与改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普惠金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接续为乡村金融、社区金融和地方经济繁荣发展贡献桂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