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维持30亿元“超低量”逆回购投放 6月金融数据总量和结构或同时改善
人民银行11日早间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今日开展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鉴于当日有3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业内认为,本轮OMO“超低量”投放信号意义大于实质影响,人民银行对于流动性的态度并非开始转向收紧,而是基于持续维系的高杠杆行情,在面临“6.30”时点时出现的市场波动,而做出的相机抉择。
回顾上周(7月4-8日),逆回购单日投放缩量至30亿元,人民银行累计开展150亿元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3850亿元。资金利率仍处低位,隔夜资金价格在1.2%附近徘徊,8日,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收1.213%,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收1.2831%,成交额续升至5.75万亿元。
步入本周,资金面的扰动因素逐渐显现,中旬税期、MLF到期以及6月的金融数据都值得关注。
首先,本周公开市场将合计有15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将于7月12日(周二)进行年内第二次国库现金定存操作,本期操作量400亿元,期限1个月(28天)。周五(15日)将有1000亿元MLF到期,回笼压力相对较小,关注人民银行续作规模。
其次,在政府债券发行方面,据广发证券刘郁统计,本周政府债净缴款(缴款剔除到期)额为-2203亿元,因到期量较大。其中,国债净缴款-1321.6亿元,地方债净缴款-881.7亿元。
三是周五(15日)为纳税申报截止日,7月通常为缴税大月,重点关注税期人民银行投放量及资金面走向。
另外,对于即将公布的6月金融数据,有机构预测,6月融资需求或进一步改善,将体现在金融数据总量和结构变化上,特别是当月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可能高于上月及上年同期水平。
宏观面上,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我国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5月扩大0.4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6.1%,涨幅比5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当前的通胀水平未到引起货币政策收紧的阈值。“货币政策仍会以‘稳经济’为主,兼顾稳物价和内外均衡。”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2)》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华创证券固收团队指出,国内经济修复和保就业仍是政策首要矛盾,核心CPI反映内需依旧低迷,通胀的控制更侧重从供给端着手。在兼顾内外平衡和物价稳定要求下,货币政策总量宽松概率偏低,依旧会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但合理充裕并不意味着资金利率需要大幅低于政策利率,需要重视央行持续30亿元逆回购操作对市场的预期引导。
受资金面变化影响,11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品种窄幅震荡。其中,隔夜Shibor涨0.70BP,报1.2230%;7天Shibor跌2.40BP,报1.6270%;14天Shibor跌0.60BP,报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