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2016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要点

  •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

    2016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要点


    2016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围绕防范风险守底线、推动改革促转型、优化服务惠“三农”的总体思路,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建成现代农村金融企业。


    一、坚持底线思维,全力做好风险防控化解

    (一)防控化解信用风险。一是优化信贷结构。果断调整信贷政策,合理确定信贷投向和目标客户,重点压缩存量过剩产能贷款,严禁新增和承接他行退出的过剩产能贷款。严格大额贷款管理,坚决压缩超比例授信。二是加大重组核销力度。要用好用足不良贷款重组减免和呆账核销政策,鼓励规范转让不良贷款,支持优质农商银行开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要争取提高地方债置换平台贷款比例,防止债权悬空。三是持续整治资产质量。要加强对关注贷款和逾期贷款占比的持续监测,清查不良贷款,加快隐性不良全面入账。要落实资产风险分类责任,健全资产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二)严密防范流动性风险。一是强化流动性管理。要落实董事会、管理层对流动性风险的管控责任,加快实施资产负债全面管理,增强主动负债能力,加强资金业务限额和杠杆率控制,合理匹配投融资期限结构,降低同业负债依存度。二是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组织机构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三是强化流动性行业互助。探索建立农商银行流动性互助基金。主发起行要切实承担对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救助责任。

    (三)排查整治操作风险。一是加强机制管控。法人机构要全面筑牢业务、内控和审计三道防线,省联社要制定辖内机构合规审计规划,逐步实现法人机构、重要岗位和重点业务审计全覆盖。要加大违规问责力度,对案件实行业务和监督“双线”问责。二是加强技术管控。要加大网点监控、交互式柜面处理等系统推广,开展对账、授权、单证处理等中后台业务集中运营,加强对依法案件薄弱环节的有效监督和控制。三是加强行为管控。要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建立和改进内部沟通渠道,关注员工非金融行为,完善员工异常行为举报、查处机制,严厉打击内外勾结作案。

    (四)集中治理同业投资和票据业务风险。一是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审慎确定投资限额和杠杆率,严格执行交易流程和岗位授权,严格区分银行账户与交易账户、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表内资金与表外资金。对不具备票据系统、专岗专人资质的,限制开办票据业务。二是强化交易对手管理。健全交易对手准入制度,定期评估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审慎开展与同业融资比例较高机构的业务合作。严禁参与各类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三是强化投资标的管理。审慎投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资管计划,按照穿透原则,严格实施基础资产风险审查、资金投向合规性审查,以及发行人和用款人统一授信管理。四是对违规实施零容忍。对出现违规经营的,一律暂停相关业务,限期整改。对顶风而上的,要严查重处;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


    二、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全面激发市场主体经营活力

    (一)深入推进农商行发展转型。一是围绕战略差异化,巩固扩大比较优势,县域农商银行要打造服务“三农”的专业银行,大中城市农商银行要建成服务社区的零售银行。二是围绕经营智慧化,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手段的应用,打造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网点小型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三是围绕管理精细化,完善成本管理、资本分配、资金定价机制,建立健全以价值为导向的业绩评价体系,推进中后台集中运营。四是围绕服务特色化,鼓励开展创新先行先试,提升个性化定制服务,培育核心客户群,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产品体系。

    (二)稳妥培育发展村镇银行。一是创新集约化培育模式。组织村镇银行投资管理模式试点。探索实施“多县一行”政策,允许老少边穷地区多个县市组建一家村镇银行。山东、浙江、安徽等村镇银行空白县市数量较少的省份要争取实现全覆盖。二是推进主发起机构优进劣转。支持符合条件的主发起行或者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通过认购新股、受让股权等方式,规模化并购设立分散、管理成本高、经营风险大、主发起行优势不明显的村镇银行。三是强化合规经营。严禁发放大额贷款,稳步降低户均贷款额度。严格有限持牌经营,加强同业、票据业务合规监管。指导设立风控和审计专岗或部门,探索由主发起行向村镇银行派驻风险合规人员。

    三、坚持支农支小战略定力,切实提升支持实体经济质效

    (一)突出重点领域信贷支持。一是支持现代农业。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持续加大粮食生产的信贷投入,主动参与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涉农项目融资。二是支持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农村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注重培育专业特色小城镇和美丽宜居乡村,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再就业的金融支持新路径。积极开发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加大民生金融服务力度,支持农村消费升级。三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抓住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所在地经济发展规划结合点,主动对接重点项目工程和延伸产业,依法合规参与银团贷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一是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优化机构布局,推进便民服务点建设,加快布设自助机具,丰富网点服务内容,分门别类推进“村村通”工程。积极发展移动金融,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服务,促进基础金融服务创新升级。二是加大精准扶贫支持。鼓励与地方政府扶贫部门合作,推进贫困农户建档评级全覆盖,研发精准扶贫产品。完善正向监管激励,在准入政策、监管指标容忍度等方面给予倾斜。三是加快推进社区融合。积极开展商家、物流、生活服务等跨界合作,推动金融服务与社区商业和居民生活深度融合。

    (三)全面加强金融服务创新。一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完善服务创新机制。围绕客户需求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加快产品推出、更新、升级节奏,推动创新模式从产品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二是以信息整合为手段,增强综合服务创新能力。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内部数据挖掘分析和外部信息整合利用,增强客户获取能力,掌握偏好特征、挖掘潜在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全链条金融服务。三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加大智能设备、数字媒体和人机交互等新技术应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获取服务成本。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的便捷性和友好性,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全新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