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错位竞争 特色模式

2015-11-16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我很荣幸受邀参加“第八届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暨2015年互联网+商业银行论坛”。一天半时间的会议让我感受深刻。 
        首先是论坛主办单位准备充分,论坛规模大,规格高,内容详实丰富。结合当今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题,既具有 理论高度,而且务实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本届论坛邀请的演讲嘉宾有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财政部等部委在职专家以及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的专家。 
        根据村镇银行专场交流的经验,我认为村镇银行与大银行错位竞争求发展,必须坚持做好传统“存贷汇”业务,更要借力互联网+去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原则。小银行要有大战略,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业务合作,寻找有效途径,解决资产负债不平衡的问题。 
        2、坚持小中见大的理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优质便民服务吸引客户,感动客户。 
        3、坚持与大银行错位竞争,用好小银行机制灵活,业务流程快捷的优势,拾零补缺,“融汇心,恵农情,打造百姓贴心银行”。 
        我国村镇银行经过八年多时间的探索发展,已经步入了稳健发展阶段,目前“机构遍布全国,影响日趋扩大,管理逐渐规范,效益逐步提高”。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生力军。但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村镇银行也面临一些较突出的共性问题。大体分为五个方面:1、业务发展增速放缓,经营规模增长乏力;2、业务功能单一,金融综合服务竞争力不强;3、经营风险加大,业务运行步履艰难;4、经营成本过高,生存环境欠佳;5、人力资源短缺,科技研发力量薄弱。 
        对此,我认为村镇银行要借力本次“新常态,新思维,新发展”论坛,务实推进村镇银行本土化战略,牢固树立“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创新探索支农支小商业模式,吸收论坛典型经验,结合实际,为己所用,自我完善,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 
        为此,我建议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在新的一年里要组织一定规模的人员,深入到首批村镇银行进行系统调研;总结回顾展望八年村镇银行取得的经验,完善村镇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运行机制;总结探索村镇银行管理服务的新路径,探索互联网思维,金融服务也必须由传统渠道向新渠道转变。 
    同时,希望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牵头组织首批在国内有代表性、推广性机构,走出去学习考察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孟加拉乡村银行在国际上受到广泛推崇,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最具有规模,最高金融扶贫方法和普惠项目之一。 
        孟加拉乡村银行是我们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可借鉴的代表性机构,专门为乡村农户提供存款、贷款和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孟加拉国目前已经在农村形成了以小额信贷为基础、功能比较完善的普恵金融体系。还有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模式,是世界上最大的为农村地区提供普恵金融服务的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并被公认为“世界最大最好的小额银行系统”。它的业务分为商业金融、国际金融和小额信贷三大部分。世界银行组织确认,印尼人民银行的小额信贷是世界上小额金融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更希望我们的各级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发起行能够在村镇银行融合互联网金融、产品研发、信息科技、支付结算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共同将我国的村镇银行打造成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为乡村区域中心提供“存贷汇”优质服务的百姓银行。 

  • 来源:中国银监会广东监管局原副局长    作者:陈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