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互联网+农村金融”之路

2015-11-16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一、我行基本情况介绍 
       为贯彻落实中央加强“三农”金融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要求,积极响应城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中国银行与淡马锡下属的富登金控合作,从2011年起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积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银行办理微型金融的发展之路。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村镇银行”的使命,本着与客户“共同成长,成就梦想”的信条,致力于为县域中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工薪阶层和农业客户提供国际化的高水平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县域经济规模化、高效化发展。 
       目前,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对外营业的法人行达到67家,支行58家,已经成为全国机构数量最多、业务范围最广的村镇银行集团。截至9月末,客户数近70万,存款余额127亿,贷款余额140亿。其中,涉农及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1%,户均贷款余额不到30万,已经逐渐成长为广大县域中支农支小的主力军。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当前,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农业银行、农商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近年来,各级金融机构在加大对小微企业、农业客户的服务上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农户小额贷款、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仍有欠缺。在利率市场化和监管创新的大背景下,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业务融合,用金融创新来深度解决农民“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既承载了农民的期待,也成为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 
       这一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金融创新服务层出不穷。我们注意到,既有以京东为代表的具有电商基因的公司,也有以农业产业链金融为基础的大型农业企业,还有P2P等第三方公司。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农村互联网网民数已达1.8亿,年均增速稳定在25%-30%之间,占比27.5%。农村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达到7714个,年增长率高达40.6%;农村网民网上支付使用率达到35.2%,较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增幅远高于城镇。随着农村土地的确权及流转、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推广,随着农村网络渗透率的提升,农村互联网金融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窗口。 
       上周三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要通过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的叠加效应,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会议强调,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网上支付、供应链贷款等产品,简化小额短期贷款手续,加大对电商创业的信贷支持,让亿万农民通过“触网”走上“双创”新舞台。上述要求和部署,为我们如何支持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指明了方向。 
       三、我行在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探索 
       在寻找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切入点时,我们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即对“三农”金融的深刻了解与实践经验。因此,我们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战略不是依靠某一个产品或某一项技术,而是以“三农”金融需求为导向,整合出系列产品和技术的组合。换句话说,我们是利用互联网前沿技术,打出一套组合拳,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各种金融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农村金融生态圈。组合拳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一是移动开卡,上门开户。目前,监管机构暂不允许银行为客户远程开户,但很多农村客户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开户开卡成了拓展“三农”客户的头号难题。因此,我们开发了移动开卡系统,主动上门为客户开立银行帐户,并发放借记卡。农民朋友不需要翻山越岭,只要在自家田间地头配合我们员工,用时不到5分钟,就能把银行卡拿到手。 
       二是设立助农服务站。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少足的问题,我们在农村地区选择合格的代理人,建立助农服务站,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我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既包括基础的金融服务,也涵盖各类增值服务,如水电煤等公共事业缴费、话费充值等,真正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是开发贴膜手机银行。贴膜手机银行使用硬件加密的智能芯片贴膜卡技术,通过移动网络和短信专网加密等通讯方式,让客户能够自助办理银行业务。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在无线网络暂时不太普及的广大农村地区,深受欢迎。 
       在这套组合拳和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常规互联网金融手段的合力作用下,我行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了“存贷汇”完整的农村金融服务生态,改善了客户体验,增强了各行在县域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提升了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品牌形象。 
       在这些产品的背后,我行主要依靠的是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互联网前沿技术的支持。下面我重点介绍我们在大数据方面的探索。建行伊始,我们就特别注重数据应用,所有客户视图都是全行统一,可以做到实时了解全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数据。近期,我们推出了大数据的“1314战略”,期望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发展的金融新业态。具体来讲,就是搭建1个大数据平台,构建3类信息库,实现全行统一的数据体系,满足4种创新。其中,平台是基础、数据是核心、体系是支撑、创新是目标。 
       在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我行利用网络爬虫、全文检索、分布式互联等互联网的主流核心技术,从区域、行业、客户三个角度实现对目标客户的有效定位和风险预测。 
       三类信息库包括区域信息库、客户信息库和产品信息库。其中,区域信息库包括某个区域的宏观经济、重点行业、竞争环境、信用环境等信息,用于舆情监测、分行选址、区域风险监控;产品信息库收集整合汇总P2P公司、小贷公司、金融同业同类产品的数据信息,藉此制定产品分析报告、产品工厂等数据产品;客户信息库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行内信息,以及“征信、电商、工商、税务、失信”等行外信息,用于规则引擎、营销精灵等数据产品的开发。 
       有力的数据支持不仅支撑了上述三大组合拳的实施,确保了执行效果,在管理创新、精准营销、风险控制等方面也显示出强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比如,新开行的选址,我们通过网络爬虫方式获得人口、GDP等信息后进行数据建模,用于分析县域间的比较优势;助农服务站的设立,同样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来帮助我们选择在哪些行政村进行部署更加高效。 
       业务与营销创新方面,我们借助大数据平台,在有效整合行业、工商、税务、信用等各个渠道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信贷工厂”的理念,通过情景分析初选行业和潜在客户,再通过代发、交易关系、违约客户特征等指标,进一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特征的客户范围,并通过实时跟踪客户经理营销情况,不断调整潜在客户的范围及推荐产品。 
       风控方面,我们通过公开渠道及客户授权的方式获取潜在客户的金融行为、消费行为、社交行为、地理位置等全方位的信息,有效缓解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实现批量模式下的大数据风控。举个例子,未来,我们通过大数据可以做到跟踪每日农产品价格,实时评估农户还款能力。当农产品价格下降到阈值时能够自动预警,还可以通过客户交易网络提供风险预警,做到风险的早发现、早防范。 
       以上是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探索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是一家年轻的银行,我们的互联网金融之路也才刚刚开始。我们相信,只要坚持“立足县域、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不断深化对“三农”金融的理解与投入,我们在农村互联网金融方面将大有可为! 

  • 来源: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执行副总裁    作者:彭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