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资产荒”下的农村金融

2016-10-08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经济的探底仍在继续,一些罕见的现象开始显现。
      近期一段时间,关于楼市火爆的新闻频繁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令许多专家学者大呼“看不懂”。
      地产火热的背后是庞大资金的追随。人民银行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基本由住户部门贡献,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26亿元。
      银行信贷的走势反映出资金的偏好。事实上,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安全、有稳定回报的标的,是各路资金最为渴望的。
      个人房贷成银行资金“避风港”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879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632亿元,比今年6月大幅回落11414亿元。
      新增企业贷款为负反映了当前银行对实体经济现状的某种态度。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实体经济需求较为低迷,部分企业缺少合意的投资机会,进而新增信贷需求下降,甚至积累资金优先偿还贷款,“资产荒”问题不断加剧。
      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其他经济金融数据的印证:一是体现在企业积累大量资金导致M1持续高增,二是体现在企业无意投资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收缩。
      来自银行方面的半年报也从更具体的层面印证着这一点。
      上半年,建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1.14万亿元,较去年末新增6527.37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32065.82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093.56亿元。也就是说,建行上半年的新增贷款里,仅房贷增量就占62.71%。
      农行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农行的贷款及垫款总额达93958.38亿元,较上年末新增4859.20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这个指标,则由19270.49亿元增到22380.84亿元,增加了3110.35亿元。数据显示,农行的房贷增量在新增贷款里的比重为64.01%,比建行略多。
      同时,交行和浦发银行的房贷增量也都占到新增贷款的三成以上,分别达31.84%和38.07%。
      “资产荒”下,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将个人房贷业务当作资金的“避风港”。几大行的高管纷纷表示,住房按揭贷款是当前银行零售业务重要的核心。
      除了信贷资金难觅对象,银行自身的资产配置也在当前遭遇难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下滑。
      农村金融机构感受不一
      “农信社和农商行并不存在信贷扎堆房贷这个问题。”东北地区一家资产规模接近千亿的农商行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农商行和信用社由于有政策要求,必须肩负起支持“三农”和支持小微企业的使命,所以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新三农”、“大三农”领域。比如:投向家庭农场、宅基地抵押贷款等领域。
      “如果说投放了个人住房贷款,那也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这位负责人解释道,农信社和农商行因为组织资金的规模有限,加之银监会“四个不低于”的刚性约束,引导农信社和农商行必须把贷款投向“三农”领域。不过他也坦言,农商行同样面临“资产荒”的困境。
      贵州毕节农商银行金融同业部客户经理朱维对记者表示,已经明显感受到了资产荒带来的困难,直接的感受是找不到可以投资的优质资产。
      中部省份一家农商行负责人也有同样的感受,据他介绍,农商行的理财产品主要配置表现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一般而言,为农户设计的理财产品,主要都是保本型;对部分抗风险意识较高的客户,农商行设计了部分收益率偏高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银行理财收益率整体下滑以及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农商行受到“资产荒”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浙江某农商行负责人则认为,“资产荒”要分两面看待: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企业受到冲击,对该行的经营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优质客户的欠缺。另一方面,就算没有“资产荒”,作为地方性银行还是会将安全性原则放在首位,不会轻易投资。“我们也做一些票据和债券业务,其他投资业务也在逐步开展。”他说。
      据悉,在投向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票据、股权、收益权、交易所债权类资产等,涉及权益类资产占比极小,侧重于机构同业,投向表现较为单一。
      根据普益标准发布的《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17687款,存续规模为2.98万亿元,占比为13.15%;农村金融机构(农商行、农信社、农合行)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7721款,存续规模为0.83万亿元,占比为3.66%。
      当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对资产荒感受颇深的同时,亦有一些机构业务范围相对较为单一,主要资产端业务仍以传统信贷的发放为主,因此“资产荒”对此类机构而言,感受确实并不深刻。
      “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吉林公主岭农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客户经理孟祥艳就表示,在传统信贷以外,该行的同业业务规模不大,受到“资产荒”的影响很小。
      海南省联社理事长吴伟雄则更是认为,农信社并不存在“资产荒”问题。“大资管都在金融机构间来回转,中央要求我们把资金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对接,这才正是我们要做的。”
      如何应对
      可能持续发酵的“资产荒”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经济下行、不良贷款上升的趋势有一定的缓解和遏制,但短期内企业的融资需求可能难以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不少地区开始再度祭出“限购”等措施,当前银行热衷投放按揭贷款的增速也可能出现一定放缓。加上随着金融监管的进一步规范,票据、非标融资等受限,未来合意的低风险资产将更为难寻。
      对于如何应对可能进一步发酵的“资产荒”,农村金融机构有着各自的思考。
      在朱维看来,如果信贷投放做得好,银行经营压力会小很多,但是现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使得银行经营压力很大。“为此,我们行正在把贷款投放向小额农贷倾斜,一方面是农户信用基础好,不易产生不良;另一方面农贷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
      吴伟雄告诉记者,海南省农信社随后会有“百日大行动”,就是为响应号召,把资金放到实体经济上,在这方面未来将会有大动作。“龙头企业、科技企业、食品加工企业、还有比较好的药企,我们会挨家挨户的上门送贷款,由以往的坐等客户,变成主动上门,给农民、企业送贷款。”
      而对于理财业务,前述东北农商行负责人表示,农商行应以提升影响力为着力点,主动挖掘投资者需求,寻找市场缝隙,做好市场风险与收益分析,制定理财产品研发创新规划,力求将潜在的市场机会转化为现实的市场份额。
      “具体操作中,由于农商行横跨城乡两个区域,因此,在理财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别,所设计的产品既要符合农民的经济发展状况,操作起来简便且程序不能太过繁琐,又要符合城市业务的发展需要,一般要求产品具有收益比较高但是投资风险比较小,可以考虑像权益类理财产品和净值型理财产品。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发和设计一些与居民普遍关心问题相关的产品,如养老、教育等。将所研发的理财产品有针对性地指向这些问题,使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同时更好地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他说。



  •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苏竞翔 孙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