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蔡莹在会上指出,村镇银行董事会、高管层不要有赚“大钱、快钱、热钱”的心理,应扎扎实实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2月9日,上海银监局召开在沪村镇银行会议。据上海银监局披露,自2009年上海设立第一家村镇银行以来,截至2016年11月末,在沪村镇银行数量达到13家,还有一家正在筹建。
截至2016年10月末,上海辖内村镇银行存贷款增长势头良好,各项规模指标增速均超出上海银行业机构水平,盈利水平同比大幅提升,资产总额合计238.70亿元,较年初增长22.98%;各项贷款余额合计109.43亿元,较年初增长17.12%;各项存款余额合计187.84亿元,较年初增长25.70%。累计发放农户贷款金额33.66亿元、农户贷款户数2131户,贷款笔数3319笔;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548.75亿元,户数6011户,贷款笔数1.66万笔。
从资本净额和股东来看,截至2016年10月末,在沪村镇银行资本净额30.99亿元,有3家村镇银行的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已超过50%。
从服务角度来看,村镇银行的相关“三农”产品创新包括利率优惠,多样化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方式等。
上海银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蔡莹在会上指出,村镇银行董事会、高管层不要有赚“大钱、快钱、热钱”的心理,应扎扎实实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要提高业务专注度,合理控制资金投向非农化、理财化,专注于信贷本源业务,加大“支农支小”的信贷投放。
同时,蔡莹还提出村镇银行应深入社区郊区,下沉普惠金融服务的终端,创新符合新型都市农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在农村“三产”融合、消费升级、农业新技术应用中寻求业务新空间,立足区域经济特点,选择细分市场,培育核心客户群,大力推动微贷技术和续贷业务落地,打造具有村镇银行特色的产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