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贵州纳雍富民村镇银行“精准扶贫”在行动

2017-01-05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纳威赫,去不得,包谷洋芋度日月;靠人种,靠天收,初夏断粮到孟秋”。外地人的一句顺口溜,是对蒙山南麓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乌蒙山自古山脊交错,巉岩冲天,层峦叠嶂,万木葱茏。俗话说:“靠山吃山”。受改造自然能力的局限,这里的百姓,世代过着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生活。山上的苗乡人家,终年端一碗包谷饭充饥添一天能量;山下的布依寨子,掬一捧露水解渴结束一天的奔忙。2012年12月,响应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号召,纳雍富民村镇银行成立。四年来,该行立足“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积极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取得了良好效应。

      治病 找富民

      纳雍县勺窝乡巴雍村周围的村镇有句顺口溜:“田坝里的牌,杉木箐的柴,巴雍二道河的姑娘带口信就来。”说的是这里村民的生活境况。这里山高坡陡,谷深无涯,村民们向来生活上都较为贫困。“带口信就来”,及言因当地贫困,女孩子都喜欢往外嫁,只要山外有机会;也映衬出这里比周边的村镇要贫困得多。

      一层秋雨一层愁,一帘黄叶一帘秋。秋到了,绵绵秋雨已成为高原上的常态。三秋桂子熟,十里荷花香,梯田里黄朗朗的已经成熟的稻谷和玉米,昭示着人们已迎来了一个充满收获气味的季节。但纳雍县勺窝乡巴雍村的颜小宝,却感觉不到一点收获的味道。

      2016年10月19日下午,身为装修工人的颜小宝的心里像被石头压着,咯噔咯噔地往下沉坠。他的儿子患了癫痫病,几经求医,几乎花光了原本并不宽裕的家里的所有积蓄。车到山脚已无路。他风尘仆仆来到纳雍富民村镇银行,寻求3万元资金帮助,送儿子到北京就医。经过盘山道,泥泞路,该行办贷人员次日就将贷款送到他的家中。“为了给孩子看病,我们一家人早已操碎了心,后来经乡民介绍,原本只是病急乱投医似的跑去试试,没想到你们真的愿意帮助我,真心感谢!请放心,再苦再累,我一定会按时还本付息,不让你们操心。”不善于言辞的颜小宝眸含深情地说。

      致富 找富民

      又到朔风彻,路人香腮裂。崖花不争奇,松篁还斗翠。12月25日,笔者又来到了纳雍县居仁街道办事处家猫村垭口上。壮壮平房,一字铺开。在跟随主人到消毒间消过毒后,在徐经理的陪同下,笔者进入了猪栏间,嗷嗷待哺的小猪仔,显尽了人间娇态;将出栏的肉猪,靠近围栏的边缘,一动不动,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我们的规模已扩大了,办公室两年前的80平米,扩大到350平米;圈舍从1套扩大到7套,占地3000平米。耗资30万余元的冷库已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所养的猪也从100头扩大到了400头规模。总投资以达800余万元。”徐经理说。

      这是“居仁众益绿色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年前,该合作社11位股东用自有资金建完厂房,资金链就断裂了。纳雍富民村镇银行主动介入支持200万元流动资金,合作社发展就蒸蒸日上了。“没有当初纳雍富民村镇银行的支持,我们哪有今天这个样子。”徐洋总经理说。是的,现在的确比两年前变了样。

      寒风吹枯树,远山衔夕烟,“我们的土地总共是68亩。我们还要继续扩大圈舍和养殖规模,赚取下一轮猪价上涨带来的市场收益。”徐坤副经理满怀信心地补充道。

      发展 找富民

      一片绿草掩映的草场,坐落于一片带斜的山坡上,黄牛在半睁半闭着眼睛反刍。这里是神仙坡。

      神仙坡。这个名字,到底产生于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今已没有人知道。我们到这里时,山坡上已早已没有神仙。据山民们讲,这里的神仙有的已幻化成仙,有的已坐化成佛,有的已羽化成精。但这里的人们,似乎由于沾了点名字带来的仙气,生活近年来在逐渐向好。

      仙气来源于什么?因为刘勇开了一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该专业合作社共养了365头黄牛,圈舍达3500平米,草料棚达2000平米,人工种草达2600亩,种杂交玉米412亩,种老麦421亩。合作社固定就业人员12人,还吸纳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养牛产业链带来的效益,周边农户105户,刘勇还吸纳了60户特困户,作为刘勇养殖场的草料供应商,解决了附近农户的就业问题。目前有入股分红农户24户。在神仙坡,这是支持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大手笔。


  • 来源:贵州纳雍富民村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