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精准扶贫是村镇银行的责任和担当

2017-01-05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找准一个支点,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找好改革支点,就能开创发展新局面。湘西长行村镇银行立足精准扶贫改革与发展,成功实现“全州四个第一”,并多次获得全国百强村镇银行称号。

      6年实现“四个第一”

      至2016年11月末,全行存款总额达到53.5亿元,较年初增长10个亿。市场份额占比5.5 %,与2014年比增长了2个百分点,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6.19 %,居全州同业第一位。实现这样的“体量”,通常的金融银行在地方的金融机构需要用二三十年才能实现。不仅如此,该行的资产业务也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2016年11月末,全行贷款总额40.73亿元,较年初增长14亿元。市场份额占比7.8 %,与2014年比增长了3.2 个百分点,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49%,居全州同业第一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时,该行的经营利润却能大幅提升。2016年11月末全行实现拨备后利润1.2亿。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9%,居全州同业第一位。与此同时,该行的资产规模快速增长。2016年11月末全行资产总额突破58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4.75 %,居全州同业第一位。 运行质量更是稳健提升,截止到2016年11月末,核心资本充足率10.26%、资本充足率11.42%、资产利润率2.83%、资本利润率45.89%、成本收入比31.53%、拨备覆盖率为268% 、不良贷款率0.94%、拨贷比为2.51%,流动性比率为31.64% ,主要核心监管指标全部达标,并保持着自开业以来无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的良好发展态势。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陈秀万教授说,研究表明,如果用考察银行的十八项硬指标来“考评”,这家银行自2010年成立以来,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在湘西的同行中己是“首屈一指”的。

      推动“金融精准扶贫”

      在湘西提到贫困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就没有人不知道“湘西长行村镇银行”。“支农支小”是国家鼓励的政策,也金融管理部门积极倡导的,但落实起来则是“很难落地”,大多是停留在“口头上”。湖南金融办负责湘西工作的同志介绍,在谈到增加“小额贷款”时,其他行业的银行大多是三四千万的“增幅”,而湘西长行村镇银行的“增幅”则是高达五六亿元。为了更好的服务“支农支小”,既能让金融改革更多的惠及贫困地区的人民,同时又能有效防范小额贷款的风险,该行引入了世界金融最先进的德国法兰克福微贷技术理念,请来了德国金融专家培训防控金融风险业务,完善“防控机制”,推出了“小微经理贷和惠民养老贷”等新举措。众所周知,通常“老”、“小”是相对“弱势”的,是最为需要帮扶的群体,而在贫困地区,这个群体就更为需要帮扶。这样的定位是高度符合“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如此以来,该行成功实现了金融“惠民”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的“双提升”,湘西自治州州委秘书长向邦伟说,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对湘西的发展,尤其是对精准扶贫工作,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份量很重”。

      “三个不动摇”的责任与担当

      “民族、草根、绿色”是该行的品牌定位。正是因为该行始终坚持“服务湘西、服务中小、服务居民”的特色经营定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建设武陵山片区精品银行、全国标杆村镇银行的战略目标不动摇;始终坚持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的特色市场定位不动摇。带来的是这家银行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鲜明特色的市场定位也使该行收获了差异化的发展硕果。

      “当前,湘西自治州各级党组织,都在认真组织学省十一届党代会精神,我们认真讨论了许达哲省长提出的要跳出湖南看湖南、打破内陆省份的传统思维定势的讲话精神,很受鼓舞和启发。其实银行也要摆脱思维定势,跳出金融做金融,主动服务经济。作为在湘西的银行,更应当将工作重点主动放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上。过去,我行在这方面有些探索,现在我们更加坚定了服务经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信心,全行上下精气神更强了”。说这话的是湘西长行村镇银行高峰董事长。高峰深有体会地说,金融机构也要认真领会杜家毫书记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创新引领,要把创新摆到核心位置,形成创新发展新格局”的报告精神。现实工作中,扶贫工作存在着贫困对象不准、情况不明、扶贫资金指向不准、“扶富不扶贫”等问题,使得金融扶贫的开发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对扶贫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湘西处于国家武陵山扶贫片区的核心位置,湘西州的决策者深知肩上的“扶贫重任”有多“沉重”。于是,湘西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在武陵山片区要“率先脱贫、率先发展”战略,而作为全国第一家地市级村镇银行和湖南省湘西州第一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则主动契合民族经济发展大脉搏,依托湘西州的发展战略,围绕“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两大任务,顺势而为启动了《新三年战略发展规划》、“信贷大投放”和“机构大发展”的战略。

      2016年3月10日,花垣县十八洞村金融扶贫服务站正式挂牌,大山立志脱贫的“贫困户”,报以了热烈掌声。其时,尽管外面冰天雪地,而承包1000亩土地种植猕猴桃和养殖黑山羊的农户心里却很是温暖,因为以后无需再为短期资金周转发愁。而在以前,由于没有合格的抵押物,他们跑了几家银行都没成功贷款,一单单生意都因此“跑了单”。而从此,湘西长行却让大山的农户吃了“定心丸”,放心大胆走脱贫致富之路。

      “让老百姓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共享金融发展成果,是该行的立行之本,更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十八洞村,面对满含脱贫期盼的父老乡亲,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副行长吴文军说,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力度,立足阳光信贷,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连续两年实现了小微和涉农业务“三个不低于”的发展目标。个人存款的占比由2014年初的17.06 %提高到现在的20.83 %,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由2014年初的19.52 %提高到现在的26.1%,负债和资产结构的优化渐次深入。取得这样的成就,正是得益于该行坚持了“阳光信贷”和便民的金融服务。

      2016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十八洞提出“精准扶贫”战略的三周年。湖南作为扶贫大省,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做为掌握“金融”金钥匙的金融单位,如何服务“脱贫”,值得深思。对此,高峰表示,做好湘西的精准扶贫,他们责无旁贷。他们将在实施金融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按照许达哲省长要求的“摆脱旧的思维定势”,紧扣脱贫发展主题,更好地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加快服务精准扶贫的步伐,助力湘西自治州提前全面脱贫。

      通过对湘西长行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的研究,陈秀万教授表示,湘西长行村镇银行的改革与实践,体现的是责任、是担当。因为创新、惠民扶贫,没有责任和担当,是“无法想象”的。同时由于该行务实的“扎根湘西”,服务“精准扶贫”,因此不仅为自己赢得良好口碑,也抓住了推进地方经济和银行自身发展的“窗口期”。该行己在湘西州8个县市设有9家一级支行、18个物理网点、 14个自助银行,服务渠道已实现了对全州8个县(市)的全覆盖。于是,在有效“支农支小”的同时,湘西的大项目也都“青睐”这家银行,于是,在整个湘西自治州的各个县市,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新型城镇的发展,都有这个银行的数以亿计的大投入。

      到2016年11月末,该行贷款总额40.73亿元,较年初增长14亿元。市场份额占比7.8 %。该行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49%。 自治州经开区的产业发展,凤凰县旅游开发,永顺县的海绵城市,吉首市的城市提质升级,古丈的茶产业等“大项目、大产业”到处都有这家银行的大投入。这样的大投入,推动的是湘西产业的转型升级,城镇化的深度发展和贫困地区老百姓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而这家银行正是伴随着美丽湘西的崛起而得以迅速发展。(光明网长沙12月18日电 记者禹爱华)返回光明网首页

     

     


  • 来源:湘西长行村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