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郾城包商村镇银行牢记责任、使命与担当,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题,秉承“立足地方经济、服务三农、助小扶微”的市场定位,坚持“根系三农,相融共生”的服务宗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修炼内功、积聚能量,做深、做细、做实“三农”及小微市场,走出了一条经营好、服务优、惠民生的特色经营之路,交上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截至2016年末,全行资产总额30.71亿元,较年初增加4.17亿元,增幅15.71%,成功突破30亿元大关;各项存款余额19.18亿元,较年初增加1.47 亿元,增幅8.3%;各项贷款余额22.84亿元,较年初增加2.54亿元,增幅12.51%,在全部贷款余额中,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97.05%;2016年全年,累计缴纳各项税款近5000万元。
——助力小微发展,做实小微金融。2016年以来,经济持续下行,企业经营倍受压力,小微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郾城包商村镇银行始终坚持做小微企业最可靠的伙伴,通过业务产品创新、机制流程创新等方式,建立灵活高效的信贷服务机制,在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村镇银行“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2016年全年,该行累计投放各类贷款2916笔,金额26.88亿元,其中投放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2597笔,金额25.43亿元,重点支持了丰润粮油、亿康工贸、吉顺电子等一大批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突出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做实产业金融。漯河作为中原农业产业核心区及全国食品工业名城,农业特色产业众多,如李集镇的蘑菇与烟叶种植、老窝镇的辣椒种植、龙城镇的黄桃种植、万金镇的生猪养殖等。2016年以来,该行紧紧围绕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战略布局,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工作思路,将信贷资金重点投放在蘑菇种植、辣椒种植、生猪养殖等漯河特色产业发展上,成为漯河特色产业发展的“助跑器”。
——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做实民生金融。为了惠及“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该行勇担社会责任,提供特色化服务,给予“三农”和小微企业“真金白银”般的支持。在保证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利率优惠,切实让利于三农和小微企业,助推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对因暂时缺少资金而经营有困难但营运正常的信贷客户支持上,坚持不抽贷、不拒贷、不压贷,帮其顺利度过“寒冬”。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贷款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放宽抵押担保条件,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输血”。同时,实行跨行取款免收手续费,网上银行手续费全免,进一步为客户“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