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村镇银行十周年巡礼】各具经营特色特色 潜心服务三农的河南村镇银行

2017-03-29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2017年3月23日,在河南村镇银行十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上,河南银监局副局长周家龙以“十载峥嵘岁月 不改支农初心”为主题,介绍该省村镇银行近十年来的培育和发展情况,中牟郑银、栾川民丰、武陟射阳3家村镇银行也就自身情况做交流发言。

         2008年6月河南省首家村镇银行—栾川民丰村镇银行开业,该省村镇银行培育正式拉开帷幕。在河南银监局的引领和指导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村镇银行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金融豫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一直以来,河南省村镇银行坚持支农支小的政策初衷,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首先,有效完善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省共组建村镇银行77家,覆盖县(市)88个,覆盖面82%,全省9个地市实现了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其次,有力支持了“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2016年末,全省村镇银行存贷比75%,除缴纳存款准备金和保留备付金外,所吸收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当地“三农”和小微企业,其中10余家村镇银行信贷增量占当地县域一半以上;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保持在80%以上,涉农贷款占比、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保持在95%以上。累计为全省19.98万户农户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1.56万笔,金额合计1671亿元,成为支农支小的一支生力军。同时,有力地助推了农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村镇银行发挥管理半径小、决策路径短、经营灵活、门槛低的优势,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特色化和精细化的金融服务;积极下沉重心,借助ATM机、POS机、手机银行等,把业务送至乡村社区、田间地头,有效满足了大量被传统金融机构忽视了的客户的金融需求。


    持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河南省村镇银行从成立以来,在培育发展中处于良好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地位。

          具体表现在:一是业务发展稳健。近年来,全省村镇银行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资产总额突破900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64亿元、498亿元,2016年实现净利润12.54亿元,业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二是风险防范有效。全省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1.68%,低于全国村镇银行0.1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银行业1.19个百分点,信用风险管理处于较好水平。三是监管指标优良。全省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18.81%,拨备覆盖率210.02%,贷款拨备率3.54%,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5.42%,均处于优良区间;户均贷款、单户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等支农特色指标也均符合监管要求。四是标杆机构全国表率。中牟郑银村镇银行,其资产总额、存贷款余额、本年利润均在全国前列。武陟射阳村镇银行,坚持“甘做小银行、敢做小银行”,专心打造“小额贷”特色品牌,发放贷款1.6万户,户均贷款9.27万元,有效满足了当地“三农”和小微企业小额资金需求。

          河南银监局党委高度重视村镇银行发展和监管,始终将“立足县域、支农支小”作为村镇银行培育发展的首要目标,坚持“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灵活运用银监会机构准入政策,引导省内外优质金融机构优先在省内贫困地区、不发达县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稳步推进国定、省定贫困县全覆盖。重点做好村镇银行发展定位监管和风险监管,引导村镇银行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念。 

         河南省村镇银行取得的高效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作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在资金、技术、人才、科技系统等多个方面为其提供系统的支撑和服务,帮助村镇银行发展。河南银监局坚持银监会“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新机构设立,将“立足县域、支农支小”作为村镇银行培育发展的首要目标。

          对于下一步在村镇银行培育和发展方面,会议强调,将严格贯彻落实银监会各项政策和要求,按照“抓定位、防风险、促发展”的主要工作思路,稳步推进新机构培育,引进省内外优质金融机构,优先在省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积极开展村镇银行投资管理行试点;继续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始终坚持“严”字当头的监管导向,持续强化村镇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牢固坚守市场定位,引导村镇银行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深耕农村金融市场,尽快将成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本土化。

    各具特色的村镇银行

    河南省村镇银行立足本地实际,努力探索差异化、特色化、本土化经营模式,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覆盖面,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村镇银行。

    中牟郑银村镇银行深耕三农,做农民心中的银行

    该行成立于2009年12月,截至2016年末,该行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支行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走出了一条扎根当地农村的特色化经营之路。中牟郑银村镇银行为实现“办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在分支机构建设方面,为更贴近农民,在乡镇设立20家支行。在服务“三农”方面,该行总行和各支行均成立了“三农业务部”,设立“三农服务”客户经理队伍,实行分片包村负责制,逐步形成以官渡镇总行为中心,覆盖中牟所有乡镇和重点村的金融服务网络。为做好金融精准扶贫,该行组织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解决农户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难题,目前,该行已建立205个信用村,成立以来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32616笔,发放农户小额贷款金额达48亿元。

    栾川民丰村镇银行立足当地,探索特色化经营之路

    该行积极融入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结合实际,开发了“富民宝”、“精准扶贫贷”、“金色家园”等贷款品种,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模式。该行引入“双基联动”模式,与重渡沟村基层党支部、村委合作,成立村委“协贷小组”协助入户调查、集中评议,共评定78家。针对“星级信用户”,该行上门服务,三天内放款,并给予利率优惠。截至2016年底,累计向重渡沟村民发放贷款294笔共计2850万元,有效解决了从事旅游服务的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该行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来推动此项业务更好发展。计划借助央行征信数据和法院失信数据以及涉税信息数据、景区农户的用电、用水数据,联合当地旅游主管部门的信息等,对农户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定价,确立授信额度,以实现贷前申请、贷中监控、贷后管理的线上运营。

    武陟射阳村镇银行“小贷农贷”,切实践行普惠金融

    该行坚持“甘做小银行、敢做小银行”,实施错位经营,立足普惠“三农”和小微企业,坚持“小额分散、特色经营、错位竞争、贴农近企、机制灵活”的信贷方向,专心打造“小额贷”特色品牌。该行通过实施“百村万户”工程,采取“整村推进,连片授信”的方针,推广“易贷通”产品,对资金需求旺盛的村庄进行集中授信,并且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充分发挥联络员作用,该行设立了150余多个支农信息联络点,扩张了村镇银行业务服务的空间,提高了村镇银行服务的有效性和覆盖面。为了减低服务门槛,在客户选择上坚持“只要不是吃喝嫖赌,只要没有巨额负债,都可以来该行申请贷款”的客户准入条件,灵活运用“重人品、算实账、同商量、眼见为实、交叉检查”的程序控制方法,主动营销,换位思考,急客户所急。

     


     


  •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