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末,河南省共组建村镇银行77家,覆盖县(市)88个,覆盖面达82%,其中9个地市实现了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村镇银行累计为全省19.98万户农户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1.56万笔,金额合计1671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保持在80%以上,涉农贷款占比、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保持在95%以上。
十年来,在河南银监局的引领和指导下,村镇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初心,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河南“金融豫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培育发展目标
河南银监局党委高度重视村镇银行发展和监管,始终将“立足县域、支农支小”作为村镇银行培育发展的首要目标,始终坚持“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
在机构布局上,向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贫困县倾斜,目前全省31个国定贫困县已有27个设立了村镇银行,2017年力争实现村镇银行对国定和省定贫困县的全覆盖。在主发起行资质上,优先鼓励有资本实力、有金融支农支小经验的优秀主发起行设立村镇银行。在股东遴选程序上,优先吸收本县(市)股东特别是优质涉农企业和种养大户入股,且在当地有一定实力和知名度,逐步提升本地股东持股比例;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此外,河南省还设立村镇银行工作委员会,搭建沟通协作平台,为村镇银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河南银监局的积极培育下,村镇银行扎根县域,稳健发展。其中,中牟郑银村镇银行的资产总额、存贷款余额等指标领跑全国同业,是全国首家规模超百亿元、支行覆盖县域所有乡镇的村镇银行。在2017年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河南银监局就村镇银行监管工作做经验交流发言。
筑牢稳健发展基石
稳健发展与防控风险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定位于“支农支小”的村镇银行来说,防控风险尤为重要。
河南银监局树立“抓定位、防风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新机构培育、提高服务质效,坚守风险底线,筑牢村镇银行稳健发展基石。该局一方面引导村镇银行恪守“立足县域、支农支小”定位,深耕县域乡镇,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在“三农”和小微蓝海抢占先机、拓展业务。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严”字当头的监管导向,持续强化村镇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切实加强风险防范和化解,有效遏制各类不规范不审慎经营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明确定位”与“防控风险”相辅相成,而科学的监管思路又与村镇银行的理性发展道路高度一致,河南省村镇银行呈现了稳健的发展态势。截至2016年末,全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突破900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64亿元、498亿元,2016年实现净利润12.54亿元。全省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1.68%,低于全国0.1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银行业1.19个百分点,信用风险管理处于较好水平;声誉风险、案件风险和外部传染风险等均得到有效防范。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18.81%,拨备覆盖率210.02%,贷款拨备率3.54%,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5.42%,均处于优良区间;户均贷款、单户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等支农特色指标也均符合监管要求。
做支农支小生力军
2012年,中牟郑银村镇银行行长李贵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口中一直念叨的“我们的总部在乡下”,后来竟成了文章的题目。5年来,中牟郑银村镇银行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村镇银行的“领头羊”,老李还是那么“土”,还是一个劲儿地往村里“扎”。再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当被问及“未来还有啥高招”,老李说:“把支行网点在中牟县乡镇铺完,再向420多个行政村迈进,让我们的家庭银行和服务点覆盖全部行政村。”
中牟郑银村镇银行是河南省村镇银行的一个缩影。中牟郑银村镇银行成立不久就把总部由中牟县城搬到离县城有十几公里的官渡镇,并在乡镇设立20家支行,总支行均成立了“三农业务部”,设立“三农服务”客户经理队伍,实行分片包村负责制,建立客户经理走村串户工作日记,逐步形成以官渡镇总行为中心,覆盖中牟所有乡镇和重点村的金融服务网络。老李和其他行领导均兼任村领导副职,当起了真正的农民,办实实在在与农民零距离的草根银行。
作为河南省首家村镇银行,栾川民丰村镇银行成立于2008年6月,该行结合栾川旅游发展实际,开发“金色家园”贷款,向农户发放1万元至30万元的贷款助力农家乐旅游发展;引入“双基联动”模式,与重渡沟村基层党支部、村委合作,成立村委“协贷小组”协助入户调查、集中评议,共评定78家。针对“星级信用户”,该行上门服务,三天内放款,并给予利率优惠。截至2016年底,累计向重渡沟村民发放贷款294笔共计2850万元,有效解决了从事旅游服务的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甘做小银行、敢做小银行”在武陟射阳村镇银行绝对不是一句泛泛的口号。截至目前,该行发放贷款1.6万户,户均贷款9.27万元,是河南省户均贷款额最少的村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