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辖内村镇银行着力谱写普惠金融新篇章
2017-05-23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自2008年2月江苏首家村镇银行——沭阳东吴村镇银行正式挂牌营业以来,历经十年培育发展,江苏村镇银行数量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开业74家,分布在江苏省13个地市、72个县(区)(是全国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的9个省份之一),已经成为县域金融和支农支小的重要新生力量。截至2016年末,江苏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725亿元,其中贷款余额500亿元,负债总额622亿元,其中存款余额565亿元。资产规模10亿元以上的有27家,已发展成为布局较为合理、运营平稳有序、服务渐具特色的地方性小银行。
不忘初心坚持战略定位
十年来,江苏村镇银行不忘初心,始终坚持“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发展微型金融之路,进一步提升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和市场活力。目前,江苏省村镇银行已下设分支机构147家,且绝大部分设在乡镇,已成为支农服务的“毛细血管”,不断地把金融服务送至乡村社区、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目前江苏省村镇银行已布放ATM机、POS机等各类电子机具4000余台,服务已覆盖全省100多个乡镇、1000多个行政村,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银行。
据统计,江苏省辖内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向12.6万农户、10.7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近3000亿元。2016年末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75%,小微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84%,户均贷款余额54.7万元,500万元以下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72%。
延展农村金融改革进程
十年来,村镇银行在江苏大地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整体实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服务三农和支持“小微”的主力军,延展为江苏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中的特殊单元。
辖内村镇银行积极构建特色化发展机制,不断探索契合地方实际和“小法人”特点的差异化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增强特色化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步培育和积累了自身的独特竞争力。目前,在江苏参与村镇银行组建的既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大中型银行,也有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多元化的主发起行向村镇银行注入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辖内村镇银行契合当地产业结构,积极探索特色经营模式,不断开发本地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江苏省首家村镇银行-沭阳东吴村镇银行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需求,推出诸如“花木贷”“蔬果贷”“东吴易贷”等广接地气的个性化产品,已在当地形成了局部竞争优势;东台稠州村镇银行开创性实践“村级金融服务站+农村小微贷款”模式,形成一批以农村小微企业贷款为支撑、三农小额贷款为特色、乡镇居民贷款为亮点的信贷投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营发展效益;金湖民泰村镇银行抓住金湖县被纳入国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时机,适时推出“金地贷”业务,成为全县首家开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银行。目前已累计授信3800万元,发放贷款1387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粮棉油种植、鱼虾蟹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
2008年由苏州银行发起设立的江苏沭阳东吴村镇银行,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积极为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量体裁衣,推出特色产品,实现“一行一品一特色”。如该行新河支行、扎下支行积极围绕全国“花木之乡”做文章,将辖区花农细分为专业种植、零售买卖、绿化工程建设、网络电商四大类,开展批量授信,目前,两个支行在花木集中种植区域累计投放小额贷款近10亿元,为1000余户花农提供贷款服务。该行桑墟支行则以绿色板材行业为突破口,在辖区内打造特色产业链服务,已与近300家绿色板材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累计投放贷款约2亿元。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十年来,江苏银监局立足省情,强化对村镇银行培育发展工作的贴近指导和后续监管,村镇银行培育发展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江苏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辖内村镇银行始终将“立足县域、支农支小”作为村镇银行培育发展的首要目标,持续引导村镇银行立足县域,坚守定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展错位竞争。
辖内村镇银行科学把握并妥善处理好强化监管与服务发展的关系,宽严相济,既努力为村镇银行排忧解难,又通过发挥监管的干预和纠偏作用,帮助村镇银行开好头、起好步。
理念指引行动,战略引领未来,作为江苏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新兴力量,村镇银行因市场而生,应市场而变,坚持深耕方寸之地,正在用生动实践谱写着江苏农村普惠金融新篇章。
- 来源: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