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深耕“三农” 助力“小微” 惠济民生

2017-06-13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集“三江”之水,汇长江之源;浪涛下,“一曼故里,油樟王国”,书写西部经济百强县壮丽诗篇——好一方沃土,这里是宜宾!
     
          深耕“三农” 助力“小微” 惠济民生
          市场决定成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宜宾兴宜村镇银行始终坚持“立足三农阵地,加快有效发展”这一主题,紧扣县域经济发展的脉搏,眼光盯着市场走,思路围着市场转,不断创新营销模式。
          一方面,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充分发挥地方法人机构决策链条短,审批机制灵活、高效、快捷的优势。按照“低平台、短流程、高效率、能控险”的原则,修订完善了信贷业务流程。对所辖各分支机构均授予了一定的信贷审批权限,对各类经济组织或个人申请的信贷业务,评级、授信、贷款发放等环节可合并完成,单户最高授信额度可达到500万元。
          另一方面,在细分市场,细化营销的思路下,积极创新经营理念,果断调整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市场。

          一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做大三农“蛋糕”。认真落实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机遇,不断转变观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信贷产品,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满足在城镇化建设中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重点加强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农庄、农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小城镇建设、农产品市场的信贷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二是贴近“小企业”孵化“大市场”。小微企业是村镇银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蓝海”。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抵押物、财务管理相对不够规范、透明度偏低等共性特征,使小微企业贷款陷入众多银行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成为一道亟需破解的难题。
          在经过一系列激烈的“头脑风暴”后,宜宾兴宜村镇银行明确提出“不与大银行抢市场、争客户,将全行的业务发展重点转移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来”的市场战略。这一战略转型,吹响了宜宾兴宜村镇银行遨游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蓝海”的号角。
          六年来,宜宾兴宜村镇银行积极履行“本土银行”的社会责任,明确信贷资金投向。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用好增量,用足规模。将新增贷款的50%用于支持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和自然人,并在资金、审查、审批上继续保持“三个优先”,积极引导支行坚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原则,积极支持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符合产业政策的优质小微企业和涉农龙头企业,助推培育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倾斜民生,惠民富民促多嬴。全行紧紧围绕宜宾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服务民生的“风向标”,着力金融“活水”助力贫困农户脱贫攻坚。采取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农户+保险公司+银行模式+政府风险补偿机制,为宜宾县合什镇3个村,200多户建卡贫困户量身定制,创新推出无抵押农户小额批量贷款业务——油用牡丹种植贷,支持当地农户发展油用牡丹规模种植;同时,创新“肉牛批量养殖贷”产品,先后贷款600多万元积极支持高欣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平均每户增收1万元,带动了70余户农户脱贫致富。

  • 来源:宜宾兴宜村镇银行    作者: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