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武城圆融村镇银行:有责任 有担当 专注老年群体 打造温情村镇银行

2021-04-23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打印】 【关闭
  •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


    武城圆融村镇银行作为致力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村镇银行,在不断推进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始终关注老年客户群体,从硬件设施到软性服务纷纷推进,在互联网浪潮下为老年群体保留了传统的金融服务,并积极探索“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的发展模式。


    设立“爱心窗口”,便民服务折射爱心

    便民服务箱、老花镜、血压仪、一次性水杯……走进武城圆融村镇银行各营业网点,不难发现各类便民设施一应俱全。此外,网点门口还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方便特殊老年客户群体进入。最近天气寒冷,前来办理业务的老人在等候区休息时,厅堂工作人员还会及时送上一杯热水。经常在这办理天然气充值业务的李阿姨对这里的服务十分满意,“每次我一进来就有工作人员主动和我打招呼,时间长了跟他们都已经熟悉了,而且每次服务态度都很好。”更让李阿姨感觉暖心的是经常受到网点专题讲座的邀请,并且主题活动都贴合老年人实际。

    在智能化时代的今天,许多银行网点都增加了智能化自助机具,减少了柜台窗口,但有部分老年人对使用智能化设备不放心心存抵触。考虑到这种情况,武城圆融村镇银行总行营业厅,至少有三个窗口可以办理传统业务,远高于其他大银行。并设立了“爱心窗口”,就是为了更方便老年客户,减少他们的等待时间和心理压力。

    手把手教学,用心服务“接地气儿”

    “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是《实施方案》提到的重要一部分,其中“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和“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都涉及银行服务。

    厅堂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有倾向于“人工办理”的老年客户外,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积极打入“智能化圈子”,希望学习使用智能金融以及移动支付等。家住金马小区的刘阿姨就是其中一员,为了更好地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她早就开始在子女指导下慢慢摸索手机使用功能,“现在我也会用扫码支付了,下一步我也想学习使用微信银行,手机银行”。为解决像刘阿姨一样的老年人的“苦恼”,武城圆融村镇银行坚持“手把手”教学,对于爱学乐学的中老年人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帮助和指导,用实际行动开启老年客户群体的“智能”生活。同时,我行严格要求厅堂服务人员,如遇到有需求的老年客户,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从如何绑定银行卡到如何操作支付,一步步教学,直到教会为止,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

    普惠金融“细无声”,宣传教育“润人心”

    农村老年人往往对智能化服务系统知之甚少,在看病就医、金融业务办理、出行乘车、社保办理等情况时,对相关智能设施无所适从。因此,武城圆融村镇银行充分发挥立足乡镇,服务三农的市场优势,三项措施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第一,利用宣传契机,走村入户,下乡进镇,近距离接触农村老年人;同时专门针对老年群体开展专题讲座,开展智能化知识和金融专业知识普及,比如手机银行应用、智能设备操作性和安全性、防范非法集资,防范网络诈骗、反假币等相关知识。第二,在未设立支行网点的乡镇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方便农民及群众就近办理金融业务,同时明确服务站人员责任,履行好宣传单教育工作。第三是针对无法到营业网点的老年人,我行主动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

    科技以人为本,眼下许多老年人面对智能化生活存在着种种不适,主要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关。武城圆融村镇银行针对老年人服务的宗旨就是:让老年人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既能感到安全、踏实,更能够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刘阿姨说“人老了,眼睛不好使,总怕别人觉得自己麻烦,很打怵去银行办理业务,但每次去武城圆融村镇银行的营业网点,里边的小姑娘小伙子一点也不嫌烦,热情的为我们办理业务,还和我们一起聊天交流,去那里办业务反而成了一种乐趣。”

    未来的日子,武城圆融村镇银行将继续针对老年群体开展特殊的金融服务,从便民入手,于细微用心,坚持心相随,无距离的服务理念,把传统金融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让智能化金融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来源:武城圆融村镇银行    作者:李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