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英德泰隆村镇银行自2018年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着力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难题,探索形成了具有泰隆特色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截至2022年11月末,该行资产总额8.8亿元,存贷规模合计1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6.13亿元。在发展过程中,该行始终秉承“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立足英德,打通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用实际行动服务当地实体经济。
党建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行稳致远的保障、义利兼顾的精神源泉
坚持市场定位,服务小微、三农客群。该行全面学习、切实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坚持金融为民初心使命不动摇,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持续做深做透“两民”客群,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为服务实体经济、为英德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泰隆力量。
展现责任担当,助力共同富裕。该行坚信,“一家企业,无论大小,只有把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与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泰隆作为一家“良心银行”,在做好主责主业的基础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党中央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部署,启动“沃土计划”项目、警银反诈驿站、青少年金融科普基地、开展公益项目,竭力而为,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泰隆力量。
深化“党建+金融”,打造泰隆特色
该行高度重视、持续探索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加强党建引领,深入落实党委“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同时,党的领导,不仅体现在管方向、管大局、管大事,更体现在党建与业务的紧密融合、同推共进。该行探索提出“三融三创”(“三融三创”:党建重心与企业中心融合,创建红色动力;作用发挥与能力提升融合,创建红色先锋;红色引领与人文关怀融合,创建红色文化。“三融三创”工作法曾两次得到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下发全省推广,已纳入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并高分通过验收。)党建工作法,加强与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联动,推广形成党组织“牵线”、金融“搭台”、党员“带头”、群众“唱戏”的服务格局。4年多来,该行与5个乡镇开展“党建+金融”共建活动,建立20余个“党建+金融”示范村,累计投放贷款约8700万元。
疫情下小微客户困难在哪里,泰隆支持就精准跟进到哪里
该行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工作部署,将助企纾困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推出“助客纾困十条”,按照“精准、可持续”原则,助力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开展减费让利,降低经营成本。一是低息资金“应投尽投”。大力推动融资利率下行,持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各类手续费“应免尽免”。坚持“裸费裸利”不动摇,免除该行所有客户的账户管理费、网银开户费、汇款手续费(含跨行)、短信通知费等40余项费用,客户在该行贷款,只需支付合同约定的利息,无任何其他费用,减轻了企业经营成本。
分层精准施策,止血输血并行。一是延期还本。针对餐饮、文旅、物流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积极开展延期还本,降低企业还款压力。截至2022年11月末,已办理延期还本贷款18895.5万元。二是续贷服务“应续尽续”。针对长期资金周转困难的客户,启用接力贷(纾困)产品,截至2022年11月末,该行接力贷业务笔数14笔,余额535万元。
守小家为大家,践行社会公益。该行积极参加英德市630捐赠活动,积极参加抗洪救灾和疫情防控工作。该行成立了“小泰阳”志愿服务队,号召广大党员和职工干部带头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重点做好自身防疫及员工关怀,疫情期间正常发放工资,实行年薪保护,并视疫情影响程度开展考核调减等。
社区化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定位客户的来源,是泰隆线下能力的根本
打造社区化商业模式。小微企业金融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存在信息不对称、服务成本高、服务要求多样等痛点。在长期实践中,该行总结出以“社区化”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即以物理网点为中心,30分钟车程范围之内,对辖内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每位客户经理有自己的社区“责任田”,为实现信息对称、降成本、提效益、控风险、强体验奠定坚实的基础。截至2022年11月末,该行服务近80个子社区,服务范围内的乡镇(街道)覆盖率达51%,全行70%以上客户及新增贷款来源于子社区。同时,探索通过切入社区内多个场景,跨界链接多个主体,逐步打造GBC(即政府、企业、个人)一体、线上线下打通,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社区生态圈。
专注“小”与“微”的普惠客群。该行始终把目标客户锁定在“信贷需求强烈但得不到很好关注和服务”的小微客户上,给予小微、三农客户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据了解,小微金融虽是辛苦活,但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发展潜力巨大,只要以工匠精神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最终会形成“宝塔型”的客户结构,客户粘性更强,发展更可持续。该行把小微客户进一步细分为“小”与“微”——“小”是指小微企业类客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微”是指普惠类客户,包括市民和农民。截至2022年11月末,该行500万元以下贷款的客户数占比100%、余额占比100%,100万元以下贷款的客户数占比94.65%、余额占比61.95%。
一以贯之服务乡村振兴。该行自开业以来,全面下沉农村市场,推动社区化在农村落地生根,在农村地区有了一定的积累与沉淀。2022年9月,启动“沃土计划”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以信贷支持注入金融“活水”,为茶业产业、麻竹产业自主开发特色产品“香茗易贷”“笋好贷”,为英德辖区内茶业产业、麻竹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为“三农”提供创业保障、产业升级、助农助销、知识入户、文化下乡、健康保障等“一揽子”综合产品服务包,社区化商业模式在农村进一步迭代升级。经过持续的投入和努力,该行业务不断下沉,进一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英德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地贡献泰隆力量。截至2022年11月,全行涉农贷款余额6.13亿元,户数2209户。
坚持底线思维,筑牢合规“防护堤”,建好风控“防火墙”
面向全面合规,合规创造价值。该行认为,全面合规是“保命”的,没有全面合规,就没有企业的基业长青。该行要求全行上下主动拥抱监管,对于各项监管要求,照单全收,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常态化开展合规教育,实现全员合规、主动合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反洗钱工作,持续做好防赌反诈,保护客户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2022年12月,广东省英德市首个警银联防反诈驿站在该行揭牌成立,这是英德市公安局、英德市反诈中心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联合英德村行打造的反诈宣传阵地。反诈驿站的设立,充分发挥反诈联盟作用,深化警银跨界合作,筑牢英德市全民反诈的防火墙。
管好资产质量,落实全面风控。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烦、融资慢”、一线客户经理“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该行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广义的“三品三表”和“两有一无”(三品三表:从人品、产品、物品,水表、电表、海关报表等维度,破解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难题。两有一无:即有劳动意愿、有劳动能力、无不良嗜好,就有机会从我行获得贷款。),并实行风险前提下的充分授权,赋予一线业务人员充分信贷决策权,从而缩短决策链条;在坚持“谁发放、谁负责、谁收回”原则的前提下,全面落实不良贷款尽职免责,充分释放一线生产力。为管好资产质量,严抓客户准入、员工行为、常态化自查三大核心要素,并持续推动数字化风控,推进风险数据集市、云调查系统、贷后智能催收体系建设,加强对品牌声誉、“三防一保”、业务连续性、外包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管控,提升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与专业性。
广东英德泰隆村镇银行坚信,小微道路是一条康庄大道,该行将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初心,积极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按照“好银行”的标准,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成为中国小微金融标准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始终与三农、小微客户携手成长,共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