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赛罕金谷村镇银行为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全力推进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切实做好社会责任担当,维护金融稳定,挖掘行业创新优势。更好地发挥在助企纾困、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创新开展奶业振兴活畜质押融资项目。
一、村镇银行概况
自2006年启动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以来,经过17年培育发展,目前村镇银行已成为机构数量最多、单体规模最小、服务客户最基层、支农支小特色最突出的“微小银行”,在支持农户和小微企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的金融生力军。一是完善了我国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组织体系,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作为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村镇银行一直被视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重要渠道。
呼和浩特市赛罕金谷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罕金谷村镇银行),于2013年12月31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内蒙古监管局批准设立,2014年5月正式挂牌营业。
赛罕金谷村镇银行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坚持“立足社区、面向三农、服务中小"的经营理念,突出便民、利民、惠民的特色,努力在畅通城乡资金流通渠道、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基础金融覆盖面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坚持围绕本土区域发展,依托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围绕“三农”经济产业特点,强化涉农涉牧和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持续下沉金融服务重心,深挖空白区域,以支持普惠中小企业发展为己任,做优小微企业特色贷款。坚守风险底线,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坚持资金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的原则。从而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村地区的有效金融需求。
二、创新开展奶业振兴活畜质押融资项目
随着“十四五”期间,各级政府把奶业发展作为农业现代化先行军,努力破解供需结构匹配失衡、融资成本降低不足等问题。为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针对畜牧养殖过程当中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创新性开展了奶业振兴活畜质押融资项目。奶业振兴活畜质押融资项目由内蒙古党委组织部草原英才农牧业智能决策技术应用体系创新人才团队汇呼和浩特市赛罕金谷村镇银行,针对规模小、无抵押物的中小型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本次采用从源头成本控制到技术支持降本方面的创新模式,相较传统做法有质的提升,可以满足经营规模在500头以下的小型农牧场面临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亟待转型提高智能化、规模化养殖的需求。活畜质押贷款创新模式不同之处是以技防为主,人防为辅,技术上采用监控探头,通过人工智能AI视觉分析系统,有效降低贷款质押综合成本费用,增强市场化应用程度。创新以“中小牧场+活体质押+银行”的奶牛活体抵担融资模式,活体质押监管重点为高产泌乳奶牛和围产奶牛,由第三方监管公司引用互联网+科技赋能,打破传统以人防为主要方法的监管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技防+人防”的风险管控模式,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多维度大数据的活畜质押融资平台。搭载智慧牧业第三方金融监管平台,通过现场实时监控,利用人工智能AI牛体识别,对牛只数量、饲草储量和日产奶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现牧场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的风险防控体系,达到及时、精准的提供风险预警,同时有效降低监管成本和融资风险,赋予活畜资产的金融属性。
过去活畜质押贷款传统模式采用电子围栏、项圈定位、耳标监测技术,技术应用于农牧户拉高成本费用,实则农民无法获得实惠。结合智慧牧业金融监管平台对牛只的数量监测,派生出对饲草储量监测、日奶产量监测两个方法,通过牧场监测三种方法的交叉验证,确保质押奶牛数量的准确性。
该项目选取呼和浩特市圣青源农牧业有限公司为试点,作为扶持计划的启动项目,通过智慧牧业第三方溯源平台解决传统活畜质押融资难点,改善奶源基地建设落后、科技滞后、数字化转型困难、融资脱节等问题。有助于扩大投放规模,满足区域内中小牧场的融资需求。该项目落地将推动活畜质押贷款授信建立模型,实现中小牧场经营与市场有效衔接,提振中小奶业企业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