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荣荣
清晨的阳光透过营业厅的玻璃窗洒在工位上,我整理好胸前的工牌,将"青年先锋岗"的桌牌轻轻擦拭,又一天的服务即将开始。作为一名濉溪湖商村镇银行的青年员工,这个五四青年节,我选择坚守在县域金融服务的第一线——不是用鲜花与掌声装点青春,而是用真诚与专业诠释"金融为民"的初心。
"小陈啊,这个转账机子我实在摆弄不明白......"上午九点,白发苍苍的李大爷攥着存折走进大厅。我快步迎上前,扶着他一步步操作智慧柜员机。老人布满老茧的手在触屏上迟疑滑动时,我突然读懂了"适老化服务"背后的深意:在科技加速奔跑的时代,我们的温度就是慢下来的那一步。当李大爷成功给在外打工的儿子汇去生活费时,他眼角泛起的泪光,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胸前党徽与团徽共同守护的责任。
午后,我和业务管理部的同事驱车赶往临涣镇的一家家庭农场。初夏的风掠过青翠的麦田,农场主老周正为购置烘干设备发愁。"我们创新推出的“农机购置贷”就是为你们量身定制的。"摊开平板电脑,我在田埂上现场演示手机银行申贷流程。看着授信额度跳出的瞬间,老周黝黑的脸庞绽开笑容,这比任何业绩报表都更让我自豪。作为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的守护者,我们不只是放款员,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同行者。
暮色渐浓,营业厅的智能柜台依然亮着灯。会计主管陈姐带着我们复盘今日的普惠金融数据:"本月累计为小微企业减费让利5万元,惠农贷款覆盖率提升至83%......"这些跳动的数字背后,是老乡们扩建的养殖场、新添的农机具、孩子们上学的书包。当青春与乡土相遇,金融便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托起万家灯火的坚实臂膀。
夜色中走出银行大楼,回望"淮北人民自己的银行"几个大字在月光下熠熠生辉。101年前那场唤醒民族觉醒的青春火炬,如今在我们手中化作服务窗口的微笑、田间地头的足迹、键盘上跳动的惠民数据。作为新时代的金融青年,我们以岗位为纸、以担当作笔,在濉溪这片热土上继续书写"强国有我"的答卷——这或许就是对五四精神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