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杭州联合银行主发起的浙江云和联合村镇银行针对一笔长期难以推进的“双无”(无担保、无资产)不良贷款,通过精准分析借款人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开展清收工作,最终促成借款人主动筹措资金归还欠款,有效化解了资产风险,也为同类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贷款基本情况
该笔贷款为该行发放的一笔信用贷款,原定还款期限至2025年7月。自2025年2月起,借款人开始出现利息逾期,截至2025年7月30日,已连续逾期6期。经核查,该借款人无稳定收入来源,名下亦无可供处置的有效资产,且经多次沟通仍还款意愿较低,常规清收手段效果有限。
二、清收过程与关键举措
(一)深入摸排实情,定制清收策略
该行清收小组在与借款人面对面沟通中,了解到其子女正处于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作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向借款人耐心说明若其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可能对子女未来职业选择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并重点阐述了守信还款对家庭和社会信用的重要性。此次沟通有效提升了借款人对信用风险的认知,促使其态度转变。
(二)依法书面告知,明确责任后果
为进一步压实清收效果,该行依据程序向借款人寄送书面催收函,郑重告知若未能及时清偿债务,将采取法律手段追索,并可能申请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函件送达后,借款人主动与该行联系,表达还款意愿,并积极协调多方筹措资金,目前已逐步落实还款计划。
三、案例启示与下一步工作
(一)聚焦关键诉求,坚守合规底线
在本案清收过程中,该行始终秉持依法合规原则,准确援引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聚焦借款人关切,实现清收破局。未夸大或虚构后果,所有沟通内容均做到有据可依、透明规范,体现了审慎经营、负责任银行的企业形象。
(二)创新清收思路,完善管理机制
本案例通过将“个人信用”与“家庭发展”关联,拓展了清收工作的逻辑层次与应用场景,为同类“双无”不良贷款的清收提供了可复用的沟通与压力传导模型。
下一步,浙江云和联合村镇银行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贷后管理流程,加强风险预判和关键信息摸排,前置清收资源储备,持续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能,坚决守住资产质量底线,为维护地方金融稳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