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蒙自市南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红河州委网信办、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州分行牵头,联合全州多家金融机构共同举办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周金融日”主题活动在此稳妥拉开帷幕。
“网络安全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连着千家万户的‘钱袋子’,我行作为扎根地方的银行,就得把防范知识实实在在送到群众手边、讲到他们心里。”蒙自沪农商村镇银行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慕晓东在活动启动时恳切说道,“老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多一次宣传就可能切实帮一个家庭避开风险,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作为深耕地方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蒙自沪农商村镇银行积极响应、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元的宣传形式,向广大群众细致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为提升社会公众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贡献坚实力量。
活动现场,蒙自沪农商村镇银行的宣传展位前始终人气高涨。该行工作人员身着统一工装,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通过发放精心编制的宣传手册、细致讲解典型案例、开展互动问答等方式,将网络安全知识融入通俗易懂的话语中。
手册内容涵盖个人信息保护要点、常见网络诈骗手法识别、移动支付安全规范等实用知识,针对老年群体、农村居民等重点人群的认知特点,特别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专业知识“接地气”“入人心”且切实有用。
“小姑娘,你帮我看看这个短信是不是真的?”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攥着手机,小心翼翼地走到宣传台前,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条“积分兑换现金”的链接。该行工作人员高岚连忙接过手机,指尖轻轻滑动屏幕,耐心解释道:“大妈,您看这个链接后面有一串乱七八糟的字母,正规银行的短信链接都是带官方域名的。而且您想想,积分兑换哪会平白要求填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密码呀?这八成是骗子想套您的信息呢。”
大妈眉头紧锁:“可它说我有800块钱能领,我昨天差点就冒失点了……”高岚笑着递过一瓶水:“大妈,您别急,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咱们得多打个问号。您平时用手机转账吗?给子女打钱的时候,会不会先稳妥打电话确认一下?”大妈点点头:“会的会的,我儿子总说我记性不好,让我转钱前一定得跟他仔细对一遍。”
“这就对了!”高岚顺势翻开宣传手册,指着“三不一多”原则认真说,“您记着,不明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就像您给儿子打钱要确认,要是接到‘客服’‘领导’让转钱的电话,也先找家人或我们银行扎实核实,保准错不了。”
大妈听完连连点头,从布包里掏出老花镜,仔仔细细把手册上的要点认真抄在小本子上:“你们说得太实在了!前阵子隔壁王婶就差点被假客服骗了,幸好她儿子及时发现。我回去也给老姐妹们好好讲讲,让她们都提防着点。”
高岚笑着补充:“大妈,您要是有啥拿不准的,随时来我们网点细问,或者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我们天天都有人在。”大妈握着高岚的手连声道谢,临走时还特意把宣传手册仔细折好放进包里,念叨着“这可是好东西,得好好存着”。
“您看,这就是最近高发的AI换脸诈骗,骗子通过技术手段模仿熟人面孔和声音,稍不留意就可能轻易中招……”在互动体验区,该行工作人员正结合模拟场景,向围观群众详细拆解新型网络诈骗的套路。他们现场清晰演示了AI换脸技术的潜在风险,讲解如何通过核实信息来源、拒绝私下转账等方式有效防范此类诈骗,生动直观的演示让群众纷纷驻足,不少人拿出手机认真拍摄要点,以便回家后与家人细致分享。
“这样的讲解太实用了,以前总听说网络诈骗,今天才算真正透彻弄明白怎么防,为你们点赞!”一位市民的感慨道出了现场群众的心声。
除了南湖广场的集中宣传,蒙自沪农商村镇银行还结合自身扎根基层、贴近农户的优势,创新推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模式且切实可行。
线下,该行组织“金融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社区广场、村委会等地,将宣传资料精准送到群众手中,针对农村地区常见的冒充客服退款、虚假投资等诈骗类型,用方言土语开展“一对一”细致讲解;在多个村委会、村小组开设“网络安全小课堂”,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村民有效提升风险意识。
线上,该行利用微信公众号、客户服务群等平台,及时推送网络安全小贴士、诈骗案例解析等内容,制作通俗易懂的短视频,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便捷学习相关知识。
此次参与“国家网络安全周金融日”活动,是蒙自沪农商村镇银行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生动且扎实实践。该行行长王勇表示,网络安全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作为地方金融机构,该行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和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展覆盖范围,切实筑牢群众的金融安全“防火墙”,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金融环境持续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