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挑粮小道到创业大道
在井冈山西北面的黄洋界下,有一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是当年红军从宁冈大陇等地挑粮上山的一小段路线,全长 3.1 公里。1928 年底,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的带领下,红军靠着肩挑背驮,每天往返 50 公里,把 30 多万斤粮食运上井冈山,解决了关乎部队生死存亡的给养问题。这是一条“挑粮小道”,更是一条创业之路,正是从这条小道开始,不畏艰险的工农红军走出了一条“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大道。
还记得在去年秋高气爽的十月,我们井冈山九银村镇银行的员工一起重走了当年这段崎岖的山路,正是要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感悟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山路很是崎岖,但是已几经修葺,与当年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语,况且我们什么都没拿尚且走得如此辛苦,足可想见当年红军走这条路时的艰辛情景。在每隔一段路的地方便会有休息站,但我们仍然坚持着一路到底。走了快一半路程的时候,当头照的太阳在秋日里依旧不改火辣的本色,加之平时运动的缺乏,大家伙儿都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再看看大家的脸上,一个个的都犹如瀑布一般,川流不息。
从挑粮小道我不禁想到了我们银行的发展之路。历史与地理相遇,碰撞出了不一样火花。如果说挑粮小道是井冈山精神的摇篮,那秉持着井冈山精神的我们一点点脚踏实地的推动着井冈山九银村镇银行的不断成长。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可以说井冈山是一座胜利之山;从一开始的举步维艰到如今的初具规模、渐入佳境,井冈山九银村镇银行及我们所有同事们一直在不断的奋进。这是偶然还是必然?又是什么元素促使二者有了这样的相似性?此次红色之旅给了我答案,那就是内核相同的“井冈山精神”与“九银精神”。井冈山精神之艰苦奋斗、敢闯新路,与九银精神之开拓、创新,二者不谋而合、异曲同工,这两粒基因相同的种子在不同时期、却在同一块土地上迸发而出,结下了丰硕的果实。
通过此次重走挑粮小道的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红军的红、井冈山的绿。身处年轻且充满活力的井冈山九银村镇银行,回望曾经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我更加坚信“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红色精神在各个时期都会青春永驻,永不褪色。对自己而言,今后要秉承井冈山精神、发扬九银精神,迎难而上,敢于登攀,不忘赤子之心,不坠青云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