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年多的发展历程中,大冶国开村镇银行、宜城国开村镇银行充分依托发起行国家开发银行品牌和资源优势,坚定“服务县域、支持三农”理念,定位“支农扶弱助小微”,坚持以风险控制与效益增长为根本,围绕改善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在信贷支农机制、产品、技术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通过打造村镇银行“升级版”,国开村镇银行有效改善了农村融资难困局,为建设美丽乡村注入强劲动力。
借势发展 传承母行金融理念
母行的支持是村镇银行最大的优势之一。5年来,大冶国开村镇银行获得了母行在业务发展、制度建设、风险控制、IT建设、人员培训等全方位的支持,迅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
该行负责人表示,大冶国开村镇银行从母行的金融理念中获益良多。国开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宗旨,提出“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的理念。作为扎根县域的村镇银行,大冶国开村镇银行更是将“服务民生”深深融入血液——5年来,该行工作人员积极践行“送金融下乡、送金融上门”的服务理念,足迹遍布大冶的大街小巷、社区农村、田间地头。
同时,该行借鉴国开行政府合作、规划先行的方法,坚持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团委、妇联、行业协会等组织推荐项目,实现批量化开发,从宏观上和源头上把握风险;借鉴国开行“金融社会化”的理念,坚持建立社会化的风险防控体制,在贷款评审审议环节引入外部专家,开展民主评议,推动建立各类信用协会,实施阳光信贷,构建市场化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最大限度防控风险。
创新为先 做大农村金融市场
针对农户无财务报表、无抵押担保等特点,宜城国开村镇银行突破唯抵押物为上的传统思维,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认真分析,努力做大农村金融市场。
受金融主体发展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存在不少空白区。刘猴镇以其优良的养殖环境和较大的养殖规模被誉为“湖北养猪第一镇”,生猪年出栏量达到25万头,年产值逾3亿元。2008年初,在政府引导下,该镇着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起初受农户地域分散、养殖风险高且无合适抵押物等因素制约,养殖户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在此种情况下,宜城国开村镇银行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按照“政府难点、雪中送炭、机制建设、融资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积极与刘猴镇政府沟通,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创新设计了“政府协调、协会增信、批量开发、农户联保、银行融资”的“银政农”联保贷款模式,有效满足了农户的融资需求。
据悉,该行运用“银政农”联保贷款模式累计为全市150户农户发放贷款近5000万元,涉及生猪养殖、甲鱼养殖、花生购销、食用菌种植等行业,辐射宜城本地及周边地区2000多农户及购销大户。
“甩开膀子”竭尽所能满足需求
村镇银行作为一级法人机构,其优势是机制灵活、审批快捷。大冶国开村镇银行针对“三农”需求,迅速、持续地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巩固村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走出村镇银行的特色品牌之路。
大冶国开村镇银行与当地团市委联合开展“青春建功结对共助青年创业富民计划”,推出“创业富民贷”产品,采用“1+1+N+X”模式,即1名信贷员联合1名乡镇团干支持若干名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动更多农村青年创业,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支持近50名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创业青年创业就业。
大冶国开村镇银行还积极关注和支持新型农业经济组织的发展,采取“宜社则社,宜户则户”的模式给予支持。在该行支持下,富农生态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亩开展规模化生产,形成上下游农业产业链,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多措并举 提升自身竞争能力
伴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成熟,如何构建、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成为村镇银行必须面对的课题。宜城国开村镇银行苦练“内功”,通过优化管理、创新技术等方式有效提升其竞争力。
——精细化管理。按照信贷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的要求,该行将原信贷部细分为农贷部、个贷部、公司部三部门,更好地服务不同需求的客户。
——创新微贷技术。根据贷款小额、分散的实际,该行在坚持微贷原理和理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创新“三品、三表、三单”微贷调查技术,同时,坚持“信用先行、眼见为实、实事求是、交叉检验、现金为王”的信贷调查原则,优化信贷流程,打造高效信贷。
——培育务实廉洁信贷文化。该行将为客户提供廉洁高效的信贷服务作为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严禁客户经理接受客户的礼金、有价证券、宴请,培育务实廉洁的信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