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杏干”问路
——蔚县银泰村镇银行以公益带动盈利
河北省蔚县北水泉镇李宏第三次扛着杏干走进行长屋。
“领导们这次再看看,这杏干的颜色,可是比熏了的还惹人眼,这大小!这硬度!我觉得是没得挑了哇!领导们尝尝,尝尝!”周行长拿起两片和前两次的样品比对了一下,满意的笑了笑,却说:“有部分还是太薄,果肉不厚实啊!来!捡圆的大的挑两袋子,看看配上包装盒咋说!”
读者你说这村镇银行不研究贷款,却和杏干较上劲了?
蔚县北水泉镇一带,历来以种植木瓜杏干著称,物产丰饶、享誉甚广,却三五为群,难成气候。自村镇银行注入扶持资金以来,成立了合作社,杏农们资源共享、风险均摊,有了明显起色。可银行领导却不想停滞于此,拟将这杏干作为该地区一大特色产品推介出去,充分带动区域致富,成立传媒公司及“名优“特产店,向社会各界打响绿色、健康的品牌旗号(立意不可谓不深远)。可杏农长期以来,受利益驱动,为使杏干色泽诱人,常用食用硫磺熏制,严重影响其品质。为此村镇银行又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户绿色投产,高价收购优质杏干。这才有了文章开头周行长给李宏设的重重“关卡”。
至此引发了笔者对村镇银行在谋求自身发展时的诸多思考。
为所在地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村镇银行设立的根本宗旨,这个初衷不容动摇!三农、小微企业领域因其风险大,收益小促使大银行不愿涉足。那么这块市场究竟可不可做,到底能不能成功?笔者认为要实现村镇银行与三农的双赢,当头一个字——爱!
“农业是一个长期投入、缓慢见效的产业,如果有专门一家银行,它能沉住气不断借钱给你,让你有时间逐步成长,帮你解决棘手问题,我觉得这银行的工作才算是真正做到位、做到家了,它源自什么?就源自对三农的爱!”蔚县林和农业科技公司王成经理在承建2800亩集农业科研、10000人就业、住宅、休闲为一体的科技城,获得村镇银行第三期贷款时感慨道。
三农、小微企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对村镇银行来说,培养一种对当地百姓生活、生产饱含深情的大爱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只有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做服务,银行才能落地生根。对三农没有感情,对百姓没有感情,事情肯定做不好。有了正确的思想基础,进而开展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团队建设、机构延伸等等,才能不偏重心,不走弯路。
银行向农户收购杏干,在旁人看来简直是本末倒置。可转而想之,银行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资源与信息的平台?它有能力进一步为农户生产经营出谋划策,而这一步,笔者认为就是银行的公益性,是银行的本质价值的延伸。以公益带动盈利,使得村镇银行在调研信贷扶持项目时多了一层思考。什么可以支持?什么不可以不支持?什么要主动找上门支持?在这样的思路下,蔚县原生态的苦荞醋、亚麻籽油、吉家庄的小杂粮、陈家洼乡的中药材等项目已日渐成熟,下一步将扶持开发区的牛蒡产业、桃花镇的错季蔬菜。实践成果表明,这样的摸索是成功的,银行发展的脚步的就会越来越稳、路径必然越来越宽。
近日,央行再次向扶持“三农”和“小微”的金融机构定向降准,引导银行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中。而村镇银行这根植乡土的一级法人机构正处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前沿阵地,它有极大的空间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可以时时日日和百姓、和百姓的一亩三分地粘连在一起,想点子、找路子,迈步子。成为土生土长、有所作为的银行!
“那一万个包装盒是包车呀?还是走货运?”
“哪个快走哪个!”周行长急说道。
看,李宏的木瓜杏干终于要批量入市了!对于村镇银行来说,带动县域内绿色经济发展,这才刚刚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