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车间里,湖北布莱德金属的新设备正产出高耐磨刀锯材料,技术总监笑称:“耐磨性翻3倍,订单排到明年!”一个月前,这家四川引进的企业因缺500万元设备款,新技术量产遇阻,又无抵押物。
咸宁农商银行桂花支行主动上门,行长郑瑾带队吃透技术细节,5个工作日就发放500万元信用贷款,凭的是技术报告和订单。设备到位后,20名工人上岗,月增产3万片。
这样的“及时雨”,湖北中港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也尝到了甜头。
这家在咸安扎根12年的企业,从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全国铝单板建筑行业的“单项冠军”和龙头企业,成功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咸宁农商银行一路支持,累计投放贷款1.5亿元。今年5月,中港金属签了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土地平整、厂房建设都用钱,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公司负责人说,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金属建材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年产值能增4亿,还能新增500个岗位。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咸宁农商银行聚焦市政府“5+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助力产业发展。针对新型材料行业,以“三个突破”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在担保方式上敢于突破。不强制要求必须有抵押,只要是看准的企业,信用、担保等方式都可以。科创企业信用贷款单笔最大可以做到1000万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市级纳税百强企业都可以申请,同时与省再担、省科担、省农担三家省级担保公司积极合作,主动给科创企业增信。二是在产品设计上敢于突破。在摸索服务好科创企业的过程中,先后推出“园区联合贷”“创业贴息贷”“好企贷”“人才贷”“产业集中贷”“成长贷”等适应企业的信贷产品。三是在风险承受上敢于突破。信用贷款单笔额度提到1000万元,期限最长给10年,企业只需要注册经营6个月就可以向农商银行贷款融资,贷款期限也最长可以做到10年。
“新材料企业要‘硬核突围’,我们的金融服务就得跟上趟。”在咸宁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敏的笔记本上,记着20多家新材料企业的技术瓶颈,“哪家缺设备、哪家装生产线,心里都有数。”
截至7月初,全市67家新材料企业拿到了2.52亿元贷款。这些钱就像给新材料企业技术成果添了把火,助力它们烧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