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声锣响,江阴华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A股主板。这家从村办五金厂起步的民营企业,在江阴农商银行持续四十年的金融护航下,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华丽蜕变。
故事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在江阴顾山镇,一家名为“佳新电器”的村办企业悄然成立,主营五金冲压件。彼时,它还只是苏南乡镇企业浪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而在那个机器轰鸣、经济初醒的年代,江阴农商银行的前身——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就已骑着自行车频繁出入厂区,提供最初的结算和小额流动资金支持,默默陪伴企业度过初创的艰辛。
转眼进入新世纪,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涌动。“佳新电器”更名为“江阴华新电器有限公司”,瞄准技术含量更高的精密冲压领域。转型意味着大量资金投入,面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巨额资金需求,企业一度犯难。关键时刻,江阴农商银行主动对接服务,于2010年为企业发放了800万元贷款,为企业转型升级送去“及时雨”。
此后十五年,从“江阴华新电器有限公司”到“江阴华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从未缺席:从800万元到3500万元,贷款额度不断提升;从流动资金贷款到项目融资、供应链金融服务,服务模式持续迭代。2025年,当华新精科冲刺IPO的关键时刻,江阴农商银行组建总行—支行专项服务团队,量身定制《上市募集资金专项账户服务方案》,高效完成企业专户开立工作,为企业扫清上市前的最后障碍。
除了金融服务,双方在党建共建、社会责任等领域也深度联动。作为顾山乒乓球协会副会长单位,该行与企业共同组织市级、镇级文体活动10余场,通过“协会+金融”模式为会员企业提供授信超亿元。“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江阴农商银行将持续践行‘与客户共同成长’的理念,以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陪伴更多像华新精科这样的科创企业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为‘科创江阴’建设贡献力量。”江阴农商银行董事长宋萍表示。
四十年风雨同路,江阴农商银行用坚守证明:地方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不仅是借贷关系,更是价值创造的命运共同体。这种“长期主义”的陪伴式服务,正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